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二十一卷目錄

 常州府部彙考十五

  常州府古蹟考二陵墓附

職方典第七百二十一卷

常州府部彙考十五

常州府古蹟考二   通志縣志合載

宜興縣

六朝陽羨城 在今縣南五里山亭區。《寰宇記》云:「古城在縣南,一名蝦虎城。」 單子發《風土記》云:「在南山下。」

義興城 即今縣治。在漢名陽羨。至晉永嘉,以周𤣱頻興義兵,三定江南,乃分陽羨、臨津、國山、義鄉、永世、平陵六縣,立義興郡統之,表𤣱功也。爰移陽羨縣於君山下,以今之縣治為義興郡,六朝不改。唐始以郡為州縣,而君山之陽羨遂廢。古義興郡,蓋今之宜興縣也。

臨津城 ,在縣西五十餘里伍賢區,周廣二百九十步,漢時之城隍廟猶存。

國山城 在縣西南五十里永豐區。周廣二百九十步,有壕,西臨漳溪。《寰宇記》云:「晉初置於離墨山西,後徙平曠。」 今遺址在五洞橋東。

義鄉城 ,在縣東南八十里。宋改屬長興《郡志》作「義興」 ,疑「義鄉」 之誤。

永世城 ,在縣西南九十里。宋改屬丹陽,今屬溧陽縣。

平陵城 ,今為溧陽縣,舊屬宜興。唐人有詩云:「舊國想平陵,春山滿陽羨。」

綏安城 在縣南,今屬長興縣。以上舊城凡七。明邑人許有穀有《詩》云:「幾處城荒舊堞崩,春山那復想平陵。只今惟有蛟橋月,猶付前人說義興。」

𠙶亭 在縣西六十五里𠙶姥山,即今𠙶山。漢封蔣澄為𠙶亭侯,因家焉。《國山碑 》在縣西南五十里,俗名《囤碑》。吳孫皓天璽元年立。碑形如鼓,周刻文字,今多漶滅不可辨。明沈暉詩:「文章佶倔字尤奇,傳是吳王封禪碑。莫嘆莓苔蝕螭首,故宮禾黍已離離。」 射虎亭 在縣南五里。晉周子隱射南山臼額虎於此,後人為之立亭,今廢。

餘皮 在縣東一十五里。今有餘皮渰,周子隱《斷蛟》,曝餘皮於此。李堅詩云:「小試屠龍技已成,遺蹤千載讋英靈。舳艫不駭風波惡,煙雨時聞草木腥。」

漳浦亭 在縣治西二十五里《洴浰》浦中。晉以此亭為周札封邑,今不存。

任公釣臺 在縣北一里,臨荊溪。昔任昉為守,築以垂釣,賦《詩》云:「道遇垂綸叟,聊訪問津惑。長泛滄浪水,平明至曛黑。」

到氏查林田舍 在縣東南二十里。舊傳到洽、到溉兄弟所居。時太守任昉與遊,號「蘭臺聚。」 宋蔣之奇《題到氏田舍》詩:「六朝冠蓋俱塵土,到氏今無苗裔存。當時任昉過田舍,野老猶記查林村。」

離群村 在縣西十八里。任昉《泛溪》詩有「絕物甘離群」 之句,後人因以名。

祝陵 ,在善權山,其岩有巨石,刻云「祝英臺讀書處」 ,號碧蘚菴。俗傳英臺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共學,後化為蝶。古有詩云:「蝴蝶滿園飛不見,碧蘚空有讀書臺。」

邊莊 在縣南四十五里。南唐封域止此,與吳越接畛,為營屯戍守之所。舊名「石門。」

九斗壇 在善權山。高三尺,周廣十三步。有九峰,狀如覆斗。梁天監中,禱雨不應。武帝夢神告曰:「陽羨九斗山有神,號張水曹,能興雲雨。」 帝遣使築壇致祭,果降雨。

杜牧之水榭 ,在荊溪北漘,按牧之集有《寄李侍郎》詩:「終南山下拋泉石,陽羨溪頭買釣舟。」 牧之自註云:「義興近有水榭。」 明周砥詩:「落花風裡酒旂搖,水榭無人春寂寥。何許長亭七十五,野鶯煙樹綠迢迢。」

李司空山房 在善權寺。司空名蠙,嘗于此肄業,後李綱、李曾伯相繼寓焉,三人皆一姓,又皆拜相,人以為即蠙之再世,為寺中大護法,故寺有「三生堂。」

「陸相山房 」 在頤山,唐陸希聲解相,居此,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