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瘧,義不可解。或云是雷部神名。

「三生堂」,以唐相李蠙、宋相綱得名,非圓澤事。

梁武帝「禮斗壇」在寺右山上,尚有遺址。

善卷洞作兩層如重屋。上為旱洞渠,渠如廣廈。石柱 一當其門,如踞獅。後壁漸暗,可秉炬入。中亦宏敞,有 石床、丹灶、仙人掌、玉柱亭亭可二十尺,及潭而止,此 通下洞路也。

水洞在旱洞下,鳴瀑𥔀硿,自前山瀉入,亂石齒齒,水 流其間與石鬥,聲㶁㶁,可當子荊一漱。仰視石甚奇, 不減張公。右壁有仙人種玉田,綴崖數級,阡陌宛然, 石色如雪。入稍深,路乾泉皆洑流,亦及潭而止。明處 即旱洞二洞惟幼元獨窮探,余及諸君輸一籌矣。 後洞與寺左通,前洞水所從出也。接竹引之,以供香 積。秋時海棠千本並著花,一壑皆丹。

善卷避堯,不知何緣至此,或云高僧別一善卷耳。 國山在寺左可一里,孫吳登封處,上有赤烏碑,形如 囤,名《囤碑》。

張渚去祝陵十五餘里,「千家之市,大倍,湖㳇可四五, 茶筍竹木、煤炭之利,日數百金,酒肆屠門,比舍如櫛, 一巡檢守之。」

凡居之臨水者,土人皆稱步。湖㳇、張渚、祝陵,皆步也。 宜興形勢,以銅官為鎮,縣當其中,負之而居。東為湖 㳇,西為張渚,置尉設邏,略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昔 人建邑立都,非苟然也。

《武進縣志》:「南門外渡石橋而東,古梅一株,相傳宋時 物,夭矯屈曲,掩覆畝許。春日人多移樽賞翫。」

《升庵外集》:以今所見受震澤水東入於海者,惟吳淞 一江,不見其三也。舊有安亭一江,由青龍鎮入海,覬 利者慮其逸,商稅塞之。又有白蜆一江,以通青龍,今 亦塞而耕牧之。三江舊跡在是,不有可訪而復之者 耶?

《無錫縣志》:「勾吳。」許慎《淮南子註》云:「吳人語不正言吳 而加以勾。」顏師古云:「勾、㝏,俗發聲,亦猶越為於越也。」 荊蠻,《史記正義》曰:「泰伯奔吳,所居城在蘇州北五十 里,無錫縣界梅里村,其城及墓見在。」而云亡荊蠻者, 楚滅越,其地屬楚;秦滅楚,其地屬秦。秦諱楚,改曰荊, 故通號吳越之地為荊,及北人書史加稱蠻也。 梅里,在無錫縣東三十里者,是古梅李。今在常熟縣 東三十六里者,五代時,吳越使梅、李二將駐兵於此, 以禦南唐,遂成聚落,故名。

「顧山」即香山,有寺梁大同中建。中有山茶一株,不知 何代所植,花時舟車衡溢,土之富人惡而伐之,幸未 盡。今其旁枝猶覆一樓。

《妮古錄》:「蘇文忠愛陽羨山水之勝而欲居之,今所存 惟『斬蛟橋』八字而已。」按橋題經崇寧禁錮,沉石水中, 今十二字乃天台謝來伯家真跡。紹定間,其子奕修 宰義興,攜以入石者,非當時之物也。

《武進縣志》:「馬跡在西青嘴,石壁屹立,下有四穴,圍徑 各盈尺,深六七寸。水涸四穴皆見,少涸則見其二。舊 說秦始皇遊幸神馬所踐之跡,因以名。」

太湖中有大小雷山,周子隱謂舜之漁澤。大寧鄉有 舜山、舜井、舜田、舜港,後人指為舜耕稼之所。《郡國記》 云:「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名境內之地,故以此擬 舜遺跡。」《吳地記》亦云:晉宋時始號歷山,蓋兩漢地志 未之載焉。此說近之矣。

西廟東岳氏宅,相傳為陳司徒杲仁舊園址,中有大 石二,一曰文峰,一曰「武峰。」文峰竦然端坐,武峰似魁 星跳舞,天然異觀也。武峰今移縣學宮明倫堂前,文 峰在故處。有古桂二覆其上,石下時現人形,見者無 害,不知何故。

《無錫縣志》:「福勝禪院即今南禪寺,在望湖門外。」《明志》 皆同。而《元志》乃云:「在南城內,近顧橋門。顧橋,故城之 偏門,今無之。舊傳寺有繚垣若城,島夷嘗登之以瞰 城內,後因削去寺垣不應高大若此,疑即故城基也。」 以縣治考之,其西偏舊當甚廣。說在《廨署志》。據是,則 故城之大,於今日遠矣。三偏門之設與其所以省,皆 是故也。

二泉之上有小洞,洞口方廣丈餘,石上古篆「玉雲幽 洞」四字,顧九霞丱時猶及見之。

若冰泉之水,引為九曲,經故尊賢堂之前,東匯於下, 池,已經湮沒。今石甃道,乃丁酉歲劉光祿元珍奉差 歸里修復之,有自為《記》。

邵文莊曰:「《文獻通考》言惠泉甘美,置之第二,不忝,但 未知康王谷水何如。余飲惠泉舊矣,後飲康王谷水, 未嘗躍然驚也。」余友劉鎮江繢亦稱惠泉第一。 《江陰縣志》,相傳江陰稱芙蓉城者,以王子高遇周瑤 英事。此事胡徽之作傳,雖王介甫、蘇子瞻、張文潛諸 集間及之,然事屬妖淫,置勿詳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