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謠康》。右曰《鳳凰》。因徙架閣庫於其地,題曰《萬歲藏》。

清軍海防廳 在承流宣化坊左。明天順丁丑,同知張春即舊廣盈庫址鼎建,宅在府宅之左。

皇清仍舊署。康熙六年,移駐西城外防江,創廳於新

街同知吳淇建

船政同知廳 在府治右,與清軍海防廳對,即舊理刑廳也。康熙十年,同知魯超改建。

通判南廳 在譙門外之西。

通判西廳 在丹陽館之西,以舊丹徒驛改創。簽判廳 在城隍廟巷東。初在總政所前,岳珂展為《政足園》,遂遷於此。

馬政廳 在府治東。今裁廢。

糧捕通判廳 明在千秋橋西,宅在府宅右。節推廳 宋建,在譙樓南。

察推廳 在高橋北

知錄廳 在小市北

「司理廳 」 與「知錄廳」 相對。

節幹廳 始為簽幕廳事之地。宋淳熙中,移入府治,更為司戶廳。後孫祖祐以戶曹辟為節制司,準坐此廳,繼者因仍。自是司戶竟無廳宇。鈐轄廳 在譙樓之南。

「司法廳 」 與「鈐轄廳」 相對。

理刑廳 明時在承流宣化坊右。

錄事司 元時建,在府西,即宋通判北廳基也。至順初,扁其堂曰「善教。」 今俱廢。

司獄司 在府治譙樓旁,今仍舊。

稅課司 在大市西。舊有西津、丁角二務。明永樂中,革其課額,并入此司。今廢。

織染局 在仁和坊大街,即宋舊都統司衙。元至元十八年改置,崇禎間廢。

皇清順治四年,工部織造陳議遷局於《千秋橋西,預》

《備倉》內即以舊地募民間賦稅助新工,今悉佃為民房。

雜造局 在韓氏橋南。宋都統宅,今堆積為山。醫學 在阜民街,明正統己未創,與惠民藥局同治。成化己亥燬於火。弘治己未,正科錢可久請于郡守王存申重建。今悉為民間侵占。陰陽學 在譙樓南,廢。

僧綱司 廢

道紀司 在元妙觀內,久廢。明成化甲辰,都紀魏德真建於觀之南,尋廢,但存遺址。

丹徒縣治 。宋在府治東北夾城,後徙石䃮橋南。製錦坊元在府治西南譙門內,即舊總領基也。明在府治之東南小市街北。洪武初,自舊址遷創於此。正堂南向,堂西為吏舍,列於兩廡。立戒石亭於中道。亭外有儀門,堂外翼以兩軒,延於後堂。永樂初,知縣奚壽重加修繕。后土祠舊在儀門內,禱雨屢應,因復新之,扁曰「白蓮。」 土地歲久,堂廡傾頹。景泰辛未,知縣蔣忠遷幕廳於堂東,改創西軒,儀門左右翼以榜房,作獄舍於儀門東。成化壬寅,知縣楊璡遷獄於西,繪《耕織樂業》《荷校受刑圖》於壁,以示勸懲。闢四友亭於公廨右。弘治乙丑,知縣許鳳重建。大門外建坊二:曰「勤恤」 ,曰「保愛。」 萬曆丁酉,知縣龐時雍重修,增扁曰「江南第一縣。」 立《彰善癉惡碑》於縣前,遷土地祠於儀門外。祠前水利廳改為寅賓館。縣正衙門東舊有旁門。舊巡捕首領衙俱由東司房後,徑自東角門出,易滋弊竇。時雍皆砌塞。縣丞廳 在縣廨左。

主簿廳 在縣廨右

典史廳 在縣廨左前

察院 三並在千秋橋西。東察院,明正統中建;中察院,成化丙戌即丹陽舊館創建;西察院,在中察院西,即明初帥府。嘉靖間巡江御史改葺。總兵府 ,在儒林坊舊縣學址,明嘉靖間建,今為大營官房。

兵備道公署 在西察院西,舊《寶鈔庫》改置,今為「江鎮常道公署。」

新察院 在北水關,明巡漕御史建。

皇清總督察院,順治甲午,操江都御史李日芃建後。

操江奉裁,改為總督察院,在京口閘外昭關下公衙門 。順治十六年,大將軍劉之源統八旗官兵駐防江海,改衛署為公衙門。

高資鎮巡檢司 在城西五十里高資鎮。丹徒鎮巡檢司 ,在鎮東港口,去城東十五里。安港巡檢司 ,在城東九十里安港口。

姜家嘴巡檢司 在藤料沙,今裁。

大軍倉 在治安坊

預備倉 在《綠水橋》西北。

義儲倉 在儒林坊,舊廒止五間。明萬曆乙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