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神祭之

里社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一社,命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酒果,祭五十五穀之神。

鄉厲壇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無祀鬼神壇一,謂之「鄉厲。」 命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酒果致祭。

城隍忠祐廟 在府治西南。舊在府治西,宋紹興七年移置。二十七年里人鼎建,乾道元年賜廟額。郡守方滋奏:「城隍祠,潤人相傳實漢高帝將軍紀信廟食此方,綿歷數千載,發露靈德,不可勝紀。舊廟在府治西,已移南墉之上。二十七年郡人鼎建,請禱雨暘,無不響答。三十一年,金人犯瓜州,前守臣趙公偁祝於祠」 下,以求陰相,未幾,其首自斃,乞下有司議封。詔賜額「忠祐。」 元至元中,殿燬重建。明洪武中,《都紀》吳仁厚重建元武殿,永樂中郡守羅觀繼葺。景泰乙亥歲凶,朝廷遣大臣禱祀。

皇清康熙十一年,郡人大加修葺。

下元水府廟 在金山。宋祥符初,賜額曰「顯濟。」 元豐中,僧了元移於還京門外。建炎初,廟毀,大帥劉光世重創。紹興丁卯,都統制王勝重修,以十月十五日有司致祭。

白龍廟 在常山之麓。宋元豐六年,賜廟額曰「靈濟。」 宣和中,封惠澤侯。是歲大旱,州禱而雨,郡守許遵以狀聞,乃賜廟額。紹興癸酉,加為「靈應昭濟公。」 《祀典》以四月三日有司致祭。

漢荊王廟 在府治前,高祖從兄賈廟也。賈既戰死,人為立廟。唐先天二年重修。宋紹興三年,郡守胡世將重建。乾道戊子,陳天麟重修。明正統、弘治間俱修葺,後復傾圮。天啟乙丑,郡守賀仲軾重修。復構前廳三間,外創大門,立「漢荊王廟」 額入祀典,以七月五日有司致祭。

焦光祠 。在焦山普濟寺內。宋祥符中,真宗以感夢封明應公,親製詞以告,刻石幢祠內。隆興中,加封英濟。郡守方滋以神有庇民之德,請于朝,詔加「英濟」 二字。蘇師德記,米芾銘。有司春秋致祭。

褒忠祠 在銀山下。宋忠州刺史魏勝與金人戰,死之。隆興間,贈以節鉞,賜諡,立廟祀典,十月五日有司致祭。後廢,與韓蘄王世忠並祀金山表忠祠內。

旌忠廟 舊在通吳門外,以祀宋韓蘄王世忠。都統李郁建,後廢,因建表忠祠于金山。

表忠祠 在金山,合祀韓世忠、魏勝,有司春秋致祭。

周濂溪先生祠 在鶴林寺西。知縣龐時雍增修石蓮池並光霽亭。先生奉母,依舅氏鄭龍圖居潤,母卒,遂葬焉。「讀書寺旁鑿蓮池,故即其地建祠祀之,並以和靖尹先生配享。」 尹先生,開封人,建炎中奉詺赴紹興,經鎮江新豐鎮,夫人郭氏亡,遂葬焉。及先生沒後,子孫乃家于丹徒,奉祀與「表忠祠」 、「四賢祠」 俱明萬曆丙申,郡守王應麟改正。

四賢祠 在壽丘山。明正德中,敕建宗忠簡公祠于此山,以文正范公、信國文公、丞相陸公合為一祠。蓋范公少隨母讀書,寓隆化寺,宗公祠其舊址也。文公使元,脫難於京口,陸公亦居郡中,其舊祠在陽彭山,非其所,故俱祀於壽丘山,名曰「四賢祠。」 後廢。

宗忠簡祠 :在縣儒學龍門內之東,春秋有司致祭。

范文正祠 。「四賢祠」 廢,遷縣學,尊經閣下,春秋有司致祭。

《文信國祠 》、四賢祠廢遷金山,春秋有司致祭。《陸丞相祠 》、四賢祠廢遷城南鶴林寺,春秋有司致祭。

石公山神廟 在郡東北九里。

白兔山神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

句驪山神廟 ,在縣西南七十里。

仰山廟 在通吳門內,許俊建。俊藉仰山神之靈,收洞寇獲功,遂建廟。

后土神別廟 在府治西南,神號「后土皇靈地祗」 創始,未詳何代,即今道沖觀也。

都土地廟 在城隍廟西山下。

夏禹王廟 在禹跡山上,紫府觀之東。

東嶽別廟 二,一在陽彭山,唐天祐間,大夫周敬福建。敬福裔孫淮浙守邦傑重修。宋右相周必大感神夢至行祠,獲金銀二笏,益廓廟制,為郡民祈福之所。明巡撫周忱追念祖緒,檄郡邑大加修葺,廟無羽士。今守廟祀者,猶周氏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