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靈濟廟 在縣南十里大澤洲上。唐御史魏仲舒因感夢建廟祀之。舊傳有白龍見于此,人為立祠,故號其澤曰「白龍蕩」 ,祠曰「白龍廟。」 宋皇祐初,縣令曾旦禱雨獲應,新其廟。紹聖三年,封神為昭澤敏應公,龍母為嘉惠夫人,復新之。崇寧中賜額,封「孚惠王。」 淳熙中重修。嘉定中,敕封龍母為上善夫人。九年增修。十一年,加封孚惠靈佑王。咸淳八年,增封順應靈濟孚惠王。廟前有明秀軒,米友仁書扁。五月十八日,有司致祭。明洪武初,稱「思湖白龍之神。」 正統間,知縣劉訓重建廟前地九畝,令廟守者種植。正德十六年,知縣任佃禱雨有應,復重新之。

皇清仍定為常祀。順治中增修。

東嶽廟 在朝天門外東北隅。古祭五嶽,僅為壇壝,唐始置廟于嶽麓。郡縣有祠,自宋始。嶽廟元豐中創建。紹興十四年,邑人戴思恭為父祈報,建五嶽崇樓于殿前。邑人進士李質「記。」 元至治二年,呂桂子重修。按舊志,後殿壁乃大觀四年名筆,所畫侍衛、優伶、衣冠、器仗,皆極精妙。歲久將壓,呂桂子再加修葺,惜其奇古,為木函護之。梁柱雖易,而壁顧無恙。明洪武戊辰,創經堂兩廡,成化十二年重修。萬曆二十四年,知縣黃蘭芳重建。移五嶽崇樓于寢殿後,即其基為「格思堂。」 正印官于三月三十日致祭。

皇清康熙十一年,道會嵇利益、江貞鎬邑人王若玉。

募合邑重修。樹外屏,闢閣道,移地藏寶坊,對觀音勝境,規制益加閎麗矣。

忠祐廟 在縣治東北半里。祀隋大司徒陳杲仁。宋紹興二十七年重建。

袁太守廟 在縣西十五里三洞鄉。前晉袁宏沒,葬于此。唐末,其裔孫仁敬即墓所立廟祀之。宋元豐三年,裔孫彥博重修。鄉人歲時祈賽,大著靈應。

皇清順治八年,里人重修。

陶貞白祠 在縣西五十里孝德鄉陶村。丹井古銀杏樹尚存。

太常寺卿廟 在縣治東南。太常寺卿殷芊之廟,避宋祖諱,止呼其官。

「李司徒廟 」 不詳其始。

運使周侯廟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東周村。唐運使周稹以死捍難,鄉人德之,立廟以祀。侯處士廟 在縣西二十五里西岡。元虞集撰碑,趙孟頫書,已廢。

夏禹王廟 在縣西二十里沙湖之上。

河西土地廟 在縣南興元坊巷。明太祖丁酉歲東征問筊,筊躍起直豎不仆。太祖曰:「神無大小,敬之必靈。」

皇清康熙十五年,重修擴地,築高垣屏其前。

文昌閣 在望華門外西禪寺左。明萬曆十七年,知縣龔文選、訓導達榮建。賓興之歲,有司餞送生儒在此。《勸駕》一在文明門外,太虛觀左。明萬曆中,封左參政于束建。

吳季子廟 一在顧龍山巔,明萬曆四十六年,邢臺吳道明以知縣謫丞金壇建。一在九里村。尹和靖祠 在縣東二十二里上湯村,明萬曆四十年,裔孫尹守元建。先生諱焞,河南府人,避金亂徙蜀。紹興中,用薦應召,南渡,經鎮江新豐鎮,夫人郭氏亡,遂葬焉。先生沒後,子孫因家丹徒,世衣巾奉祀,十一世而遷上湯,裔孫守元具詞府縣請建祠。詳允。依丹徒例,給守元衣巾奉祀,祭田六十畝,歷免雜差。天啟三年定例,春秋丁祭後三日,縣學教諭致祭。知縣郭如楚撰《碑記》。

玉皇殿 ,在拱極門外一里,創始莫攷。

皇清康熙十二年,邑人候官知縣虞宁重建。

華光廟 相傳創自齊梁,世祀五顯靈官,在北城大街,西向。明嘉靖三十五年,以其地為便民倉,改建于茲雲寺左,南向。歲久圯壞。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縣康萬寧,令僧普浩募「里人」周

代芳司欽等重修

關帝廟 在縣東北武烈帝祠左。舊為林、陳二侯祠,明季練兵官居其中。

皇清順治二年,「湖賊」入城,焚其居,知縣胡延年討平。

之。先是,殲賊時,延年夢關帝為助,因建廟報祀。至今邑令朔朢行香,仍祀林、陳二令主於其右。邑人德胡令專祀之閣下祠左為「文昌閣」 ,康熙六年,知縣高种之建,並給田四十一畝四分五釐以供香火。

蔣太師廟 一在縣南壩太虛觀右,相傳建自唐代。一在縣南羅家寨。

皇清順治初里人建。一在縣西二十都屯山村,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