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三十四卷目錄

 鎮江府部彙考十

  鎮江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鎮江府驛遞考

職方典第七百三十四卷

鎮江府部彙考十

鎮江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志

本府。丹徒縣附郭。

金山寺 ,在金山東。晉時建,名澤心。趙孟頫謂元帝時,虞集謂明帝時,未知孰是。梁天監中,水陸儀成嘗即寺修設。《祥符圖經》謂始於唐,因頭陀開山而誤也。宋大中祥符五年,改山曰龍游。天禧五年,復名山曰金,而以龍游名寺。咸平初,澤心寺僧幼聰獻山圖,詔遣內侍藍繼宗賜大藏經。大中祥符五年,詔改山名曰「龍游。」 天禧五年,又遣內侍江德明就飾佛像,給錢三百萬,巿木修寺。寺僧求表舊名,詔山曰「金山」 ,寺曰「龍游。」 政和四年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時詔天下悉立此宮。鎮江府以龍游寺改建,徽宗親書殿閣等名賜之,為天下神霄第一。南渡燬於火,淳熙中僧蘊衷重修。明永樂中僧道瀾創建兩廊及毘盧閣。洪熙間,葺大悲殿。正統十一年寺燬,明年都綱弘霔重建,是歲敕賜藏經。自元以來,通謂金山寺。寺中為大雄殿,其前為天王殿,東北為伽藍殿,西為祖師殿,其後越毘盧閣為藏經殿。明侍郎周忱建,以貯正統間賜藏藏經。殿之後為觀音殿,明永樂間,內侍鄭吉祥建。山有薦慈塔二。宋元符末,知樞密院曾布建。宋末燬於兵燹,隆應三年,僧明了募建。

焦山寺 ,在焦山。《傳燈錄》載,「為歷代祖庭。創自漢興平間,名普濟寺。唐時僧法寶重建。宋名普濟庵。元祐初,了元禪師居之,復名寺。景定癸亥燬,僧德瞋建,郡守陳均記」 :「元名焦山寺,兵燬。明宣德、正統中,僧覺初心建,䂓模宏壯。景泰間,其徒弘衍拓之,梵宇之盛,遂與北固金山抗矣。」 鶴林寺 ,在黃鶴山下,舊名竹林,晉大興四年創。宋高祖微時,嘗游焉。及即位,改今名。唐開元天寶間,法照、懸素主其地,始為禪寺,又名古竹院。唐李涉詩:「因過竹院逢僧話。」 即此。後薛朗、劉浩作亂,寺燼。宋紹興中重建,改名報恩光孝禪寺。咸淳間,僧慶清重修。寺在山南,明永樂中寺燼,僧得月就古竹院稍葺治之,即今址也。弘治中,了心始建殿宇。萬曆間,郡守秀水鍾庚陽招僧德乘居之,吏部尚書陸光祖捐金復寺旁侵地,重建天王殿及方丈、僧寮、蓮亭、竹院。馬邦良有《記》。

皇清康熙乙巳,僧靜能《無怠》重修。

招隱寺 在城南七里招隱山。宋景平元年曇度禪師所創。按梁《晉安王綱剎銘》,即戴顒隱居之地。又云:「顒始至京口,嘗居竹林,其後築館此山。梁昭明太子嘗讀書於此。」 元俞用中碑曰:「戴顒女捨宅為院。」 昭明石案尚存。寺有石井,傳為昭明所開。有珠珍泉及亭,李迪構虎跑泉、鹿跑泉,唐學士蔣防為記。泉各覆以亭。有「玉蕊花」 及宋人題詠《玉蕊亭詩》,又有唐、宋諸賢題詠石刻。明正統中,遷於鶴林寺。有米芾南宋戴顒《高士記》斷碑。

增華閣  萬松關 李迪創。唐駱賓王、劉禹錫、張祜有詩。

竹林寺 一名夾山禪院,在城南六里,創建自晉,廢已久。明崇禎間,禪僧林皋來山,構草棚獨居。二年創名「藍。」 上有洛浦基、獅子崖、夾源井、放生池、百尺松、林公泉、普同塔、臥如來祖師塔、一佛居。

因勝寺 在城西二十五里五州山。梁時山中有寺,武帝曾遊幸焉,輦道尚存。宋熙寧中,陳丞相升之葬其親於山,山半,建寺曰「顯慈。」 其登眺所曰「日觀」 ,曰「臥雲。」 蘇軾題其亭曰「臥看滄江」 ,題其泉曰「夕聽流泉。」 建炎間,徙山下,曾布有詩,後廢。先是虎踞門內,唐大中六年建寺曰「妙喜。」 宋元祐中,蘇右丞頌請為功德院,遂名為「因勝報親院。」 有黃庭堅《開堂疏》石刻及米芾跋。寺有石羊,後失所在。元至正間燬,僧懸炫復建。明洪武時又燬。成化時僧戒琇重建,尋廢。萬曆間,有北僧治淨來山中,結茅獨居。郡劉笪、何、曹四姓為市山創建,因移城中「因勝」 舊額於寺,䂓制宏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