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有普同塔院、千尺井,陳元素《金剛經偈》,曹廷傑記。崇禎末,土兵燬其殿,後禪僧剖玉主寺開叢林。繼以克初,更構大殿。克初逝,僧朗真繼之。善禧寺 ,在朝陽門外,舊名南山報恩。隋開皇間,凜禪師建於通吳門外武烈帝廟側。唐乾符中,愨庵愿師於寺南別創廟,改舊廟為寺,請「南山報恩」 額揭之。元至元中,僧文遷於此,額山門曰「南山福地」 ,即宋安撫使濮氏之故宅。明洪武中,僧源建觀音殿。永樂初,僧用謙建悠然閣,藏殿山門。景泰二年,弘慈重建殿宇。三年,德定奏請,敕賜今額。弘治十五年,道清建法堂。嘉靖間圮,僧明琇重修,後漸荒圮。

皇清康熙丙午。禪僧雲德重修復興「禪林。」本寺原賜

公莊田地九千八百有奇,寺基九百四十畝,今實存僅田十畝,地四十六畝,山十三畝,塘二畝,共折五十七畝五分。嘉靖中,郡守秦淦撰《復田碑》尚存。

萬壽寺 在汝山麓,宋趙安撫故宅。元大德中,僧志和徙此,既而燬。延祐中,復創,又燬。明重建,丁元吉記。後分東西二房,日漸頹廢。

皇清順治戊戌,禪僧端明與徒宗印居東房,募千餘。

金修建,復為「禪林。」

勝果寺 在虎踞門外,宋乾道中,建高宗成肅皇后謝氏功德寺也。后父冀王母慶國夫人劉氏墓在焉。寺有石渠,上構流憩亭,又有古繡七佛像及墨竹石刻,今皆不存。又有銀杏一株,甚巨,相傳創寺時所植。

皇清康熙二十年,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張九徵重修。

督工人程東昇捐資助工,募新佛像,延僧主其寺。

登雲寺 在城西登雲門外,舊名「福因智果院。」 唐貞觀間,僧俱胝建,賜額。宋曾文肅公布捨田重建,有登雲臺。明初僧祖心、景泰中僧宗璽繼新之。

能仁寺 在洪澤寺西。舊在城西閘東。宋建炎初創建,待制陳桷以「金壇能仁」 廢額揭之。紹興中燬,開禧三年僧寶福重建。元至正七年又燬。明邑人劉宗璧捨宅創寺於小圍橋西。洪武二十五年僧慶元始遷此。成化己丑僧湛然重建。大覺寺 ,在城南鴻鶴橋北。宋建炎間始創。建炎兵亂,大帥劉光世聚骼瘞此,俗號「萬人墳。」 明永樂中燬,僧圓瞳復創。弘治九年僧雲仙重修。天王承慶寺 在登雲門內陽彭山麓。初名「感慈院」 ,梁天監中建,宋景定初重建。明洪武中僧從福重修。有遠塵軒。

延慶寺 在葛家巷,舊在壽丘山。宋建炎中,燬地為軍寨,而額尚存。景定五年,僧祖亮移額建此。明永樂、成化間,僧慧詮、圓惠重建。

海會寺 在丹徒鎮,宋建炎三年創,舊名「尊聖」 ,後改今額。或云天聖中改名。明正統三年重建,禮部尚書王英記。

永安寺 :在城西石門之東。明弘治癸巳,僧圓海重建。

永業寺 ,在登雲門外,原額「鮮雲寺」 ,又以祀吳季札,呼「先儒寺」 ,宋乾道間建。

皇清康熙間,禪僧鐵梅重修。

東霞寺 ,在圌山下,舊名「顯孝褒親院」 ,唐寶曆間建。

三山寺 在六都崇德鄉。宋乾道三年,僧祖福建。明弘治六年,僧晟重修。

洪山寺 在東嶽廟西,又名「永安寺。」 郡人丁《禮記》。今為叢林。

長山寺 在十四都。宋紹聖四年僧智琦建。永興寺 ,在城西經家灣。宋淳熙二年僧惠隆建。請「金壇」 廢額揭之。

地藏寺 在九華山。明萬曆二十年周棟建。橫山寺 在十四都。宋乾道三年僧道能建。法雲寺 在平昌鄉。唐大中五年建。初名「流水院」 ,宋改今額。寺有大中年所鑄鐘。

大聖寺 ,在新豐鎮,宋景定二年,僧祖灝建。羅漢寺 ,在唐頹山下,唐天復中,安王亡其名。施果園為之。宋建安中燬。隆興中,講僧崇習重建,教授熊克記。明永樂中,楚芳重建。成化末復燬,弘治十年,惠濬重建。萬曆間如亮重建,改名「通濟毘盧閣」,貯大藏經。

水陸寺 在文昌巷羅漢寺南。宋淳祐元年,廙法師建。明洪武中燬。永樂初,僧「慧廣、慧詮重修。」

皇清康熙間,僧道恆重修。

靈建寺 在定波門外,唐元和六年建。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僧尚旭重修。

彌陀寺 在懷德坊車家巷。元至元間,永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