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佛庵順治間,僧普祥重修。

紫竹庵 在八公巖

普福庵 ,在北門外,順治十八年,僧海會建。「海潮庵 」 ,在丹徒鎮漕河東岸。

「三聖庵 」 在西城外掘港頭。

接引庵 在北門外郡厲壇前。明崇禎初年,西蜀峨嵋山僧道行能施咒食,建庵於此。

蓮花庵 在城西陽彭山之右。明初,僧養仁建,後僧慧徹重修。

表善庵 在南門內油罈巷。

漢隱庵 在八公巖,舊係陸氏別業。康熙癸丑,新安黃氏買為庵,延僧超曇居焉。

佛化庵 在城東柳泉

寶蓮庵 在定波門外龍埂東。順治初,僧元照建。

菩提庵 在鎮西倉後,順治五年僧如聞建。竹隱庵 在桃花塢東,順治四年僧通璽建。普陀岩 在西城外昭關之南。宋延祐間邑人鍾仁卿建。明成化間裔孫鍾溥重修,胡佑《記》。

皇清鍾允升同僧海潮重葺。

福緣庵 :在西城內倉巷口。康熙四年,僧超嶽募建。

普霖庵 在孟家灣,明萬曆間建。

皇清康熙間重建。

乾元萬壽宮 在府治西瓶場巷。宋安撫使葉再遇故宅也。元大德五年,元明弘道中,應真人余以誠改創。宮之門曰「通元。」 南有園池,亦葉氏舊業也。丙午敕賜今額尚存。俞希魯《記》。又有「開府儀同三司輔成贊化保運元教大宗師張上卿畫像」 ,并趙學士孟頫奉敕贊辭。明成化丙午,郡守熊佑命報親院道士范文潨主之。弘治丙辰,文潨竭貲募眾重建正殿、後殿、兩廊、法堂及門外石橋,規制宏麗,始復舊觀。

元妙觀 在石䃮橋西北,俗呼東觀,即唐紫極宮老子祠也。宋祥符己酉,改曰天慶。唐以老子為祖,乃建宮奉之,長安曰太清,洛陽曰太微,諸郡曰紫極。宋祥符己酉,詔天下置天慶觀。近臣有請但葺紫極宮,用寬勞費。越四載壬子,詔於天慶觀置聖祖殿。紹興十三年災,乾道三年,總領周石重建。元元貞元年,改今額。有司上言:「江南新附郡邑,有所謂天慶觀者,宜改賜嘉名,以協順天應人之義。」 遂賜名「元妙。」 大德五年,道錄余以誠重修藏殿兩廊、正一堂,又建方丈、樓閣。八年,道判滿持正重建三清殿,陳膺記。明初,以為祝釐之所。洪武十五年,建道紀司於西廡後。景泰二年,住持宦玉安、尹道沖重創殿宇,又創三官祖師藏殿兩廡。尚書沈固記。成化二十年,副都紀魏德真遷道紀司於觀街之南,仍建法堂五間於殿後。弘治十七年,立石坊牌於街之東西。東曰紫極仙宮,西曰「蓬萊仙境。」 舊有宋徽宗所賜「永鎮福地」 金牌,及趙孟頫《度人經》石刻,今俱不存。萬曆丙申,知府王應麟闢大門於堂之右,直通太平街。殿左有「碧霞元君殿」 ,隆慶二年建,今俱圮。

道沖觀 ,即后土別祠,在石䃮橋北,南唐保大中建。明洪武、永樂間,女冠管師達建諸殿。成化丙申,巡撫都御史牟俸并報親道院入縣學,乃屏出女冠,以居報親之眾,後漸圮。形家言,因三清殿東向,弗利。

皇清康熙壬子,郡人改殿向南。

紫府觀 在大慈鄉馬跡山。宋永初二年建,舊名福業,唐上元令王中康為記。宋治平元年賜今額。有福地方圓丈餘,上有鎮福石,雨雪不霑。玉蘭花、黃龍、青龍二洞。《抱朴子》:丹井:白馬老君石跡,天下第四十九福地也。《咸淳志》:「此乃東海道君參白馬老君傳授相骨經之所,故多靈蹟。」 陳輔、蘇庠、朱倬皆有詩。明宣德九年火。成化十年,住持孫禮恆建玉皇閣、三清殿。弘治十年,孫信輗建山門兩廡。

明真觀 在長樂鄉,邑人吳伯善捨宅為之。伯善,即妙明真人吳允淨之祖,舊名修元。唐末兵亂,僅存遺址。宋太平興國中,道士黃贊元重建,大理寺丞王崇古「記。」 紹興中燬,既而復建。元皇慶元年,提點住持觀事余慶生增修,學士虞伯生題額。

報恩光孝觀 在府治西南三里。舊名「天寧萬壽。」 宋蔡京書扁。紹興丁巳改今額。中有「景命萬年之殿。」 建炎初,兵犯鎮江,以火箭射殿之藻井,而箭端燄滅,迄不能焚。觀已廢。今元真庵其下院也。

華陽觀 本仁靜觀,宋徽宗改今名,在十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