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9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後改今名。寺有禪師岸公塔,進士崔郢撰「銘。」 明萬曆間,僧能祥建毘盧閣。以上為壇邑四大叢林。

崇聖寺 在縣西一里許,舊梓墟門外。始名「藥王院。」 宋建炎初,僧宗遠改建。明洪武初,僧智常重修。永樂間,僧道實增建佛殿兩廊。萬曆中,因瀕城池,漸就傾圯。

東禪寺 在縣東三里。唐光啟間,為新興禪院。宋建炎間,專以奉故中書侍郎張忠穆公愨之祀,賜名「篤忠顯慶院」 ,後改東禪寺。宋大觀間,僧義真增建鐘樓,貢士路亦臨為《記》。至元末廢。明初,僧戒持蘊珂繼葺,久又廢。萬曆庚寅,紫柏禪師書經於金壇,王翰林肯堂與尋舊址,得路貢士所為《鐘樓記》,深賞其文,發願興復。乃鬻別業得千餘金,屬僧如清造正殿三楹、西方殿三楹、新禪堂五楹,合寺門四面相對,居然勝區。其子懋鎔承父志,至今不替。隨寺有土神祠,另設於外,令寺僧冬夏施茶湯以濟往來。

大聖寺 在縣東四十里禮智鄉。宋建炎間,僧源澤建。

彌陀寺 在縣東三十五里七都。元延祐間,僧法照建。泰定間,僧正新重建佛殿。明永樂四年僧善潤新之。

報恩寺 舊在縣西三洞鄉。梁大同初兵曹周祥建。宋咸淳間僧惠圓重修。寺門有井,因結亭以施茶湯,故俗呼「施水庵。」 明洪武間,僧曾奕重修,復今額,又廢。萬曆四十五年,光祿寺署正於玉理捨宅為寺,乃取舊額揭之。在縣治西南南察院左。天啟四年奉旨敕建。在縣西南復捐田垾以供飯僧之田。布金寺 唐太和五年建。舊名「龍泉」 ,在華陽市,後遷於方山之麓,改今名,後廢。宋嘉定初,邑人吏部尚書曾㬇再建同建寺 在三洞鄉,去城五里,今廢為觀音堂。普慈寺 在縣東二十里禮智鄉。梁大同中建。隋大業中廢,唐長慶初重建。

廣恩崇福寺 在縣南五十里希墟。宋乾道四年建,為參知政事張公綱功德院。

北禪寺 在北城外百餘步漫塘之上。旁有三元殿、水神廟、柯邑令去思祠。康熙中,僧觀如重修。

敕賜圓通庵 在顧龍山,舊名「新興院」 ,梁大同間僧妙高創造。元延祐間重修。有四佛殿、大悲殿,宋元間畫筆尚存。彌勒殿塔。明太祖東征,嘗駐驆於此,賜名「圓通庵。」 其御亭三間,正統十四年二月,僧道穎奉旨重修。

顯慶院 在縣西北,宋端拱間建。

福仙院 在縣西南四十里新河村東。宋建炎間建,歲久傾圮。明崇禎中,僧念修重建。

萬安院 在縣南四十里。元至大間建。

天竺庵 在縣南五十里。宋紹興間,天旱,每禱於此。元至正間,僧宗員再建。

二嚴庵 在朝天門外二里。明萬曆四十七年,賀尚書世壽屬僧卓如建。

皇清順治六年,孫本支募建大殿五楹。康熙中,僧超

仁重修庵址八畝,香燈田三十九畝五分,放生池二畝。

興福庵 在縣南四十里。元至治間僧淨觀建。薛義庵 在縣南三十里遊仙鄉。元大德二年僧石眼建。

真如庵 在縣西四十里。宋端平間,僧德原建。湖溪庵 在縣南湖溪鎮。元至元間建。

無盡庵 在縣南二十里。元至元間,僧如滿建。張祠庵 在縣南四十里。元天曆間建。

滿相庵 在縣西四十里,舊為觀音堂。元至正間,僧喜信增建。

雲居庵 在遊仙鄉方山之麓。

明覺庵 在縣北十里三洞鄉三十都。元皇慶間建。

彭城庵 在縣西四十五里上元鄉。宋端拱間建。

思敬庵 在縣東十五里。元至正間,僧惠誠建。墨香庵 在縣南九里村。明萬曆庚寅冬,達觀禪師曾書經於此。

永隆庵 在大南門外。明正德間,指揮僉事于浚求嗣建。萬曆甲寅,僧道葉性空重修。

筠溪庵 在縣西四十里遊仙鄉于巷村。康熙五年,僧超龍募建。

修元庵 在縣北六里西下塘村。順治九年,里人張學書、學道、率夢說建。

龍興庵 在縣東二十里前莊村。宋延祐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