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海枕江」 ,吳越唇齒。
《府志》「東聯滄海,勢壓諸島;南控大江,氣吞吳會。挹摩訶之秀麗,拱淮泗之逶迤。形勢所在,今昔未殊。」
通州
《通志》:五山突起,狼福對峙,東南百二之金湯,瀕江控海,吳會門戶。
在郡城以東,五山突起,大江西來,直走其下,不百里入海,與青、齊諸島相峙。一衣帶水即通吳會,東南百二之金湯也。
揚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屬總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吳、楚之疆,候在熒惑。」 占:「為鳥衡。」
《漢·天文志》:「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
《地理志》:「吳地斗分,越地牛女分。」
費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分野。
蔡邕分星,「次斗六度至須女二度,謂之星紀,大雪冬至居之,吳越分野。」
皇甫謐《帝王世紀星紀》:「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吳越分。」
魏太史令陳卓言:「郡國所入宿度:廣陵,入牛八度。」
《隋書地理志》:「揚州於《禹貢》為淮海之地,在天官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得其分。」
《唐書地理志》:「揚、楚、滁、和、廬、壽舒為星紀分。」 又云:「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
唐僧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牛、女星紀之次也。丑初,起斗九度,中斗二十四度,終女四度。其分野「自廬江、九江負淮水之南,盡臨淮、廣陵,至於東海,又逾南河,得漢丹陽、會稽、豫章郡。西濱彭蠡,南涉越州,盡蒼梧、南海,古吳、越及東南百粵之國,皆星紀分也。南斗在雲漢之流,殷淮、海之間,為吳分;牽牛在南,河浸遠」 ,故其分野自豫章東達會稽,南逾嶺徼,為越分。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各列十一星,其東垣南第六星曰吳越。」
《元史·天文志》:「星紀之次,揚州之分。」
《明清類分野書》:「吳分野,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屬吳越,分揚州。」
《泰興縣志》:「揚州於古地包吳、越,最稱廣衍,今之揚州,不過十屬耳。」〈按稱「十屬」 ,統《海門縣》而言之。〉乃其地既屬揚,則星亦應纏牛女。
揚州府山川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江都縣附郭。〉
蜀岡 ,相傳地脈通蜀,故名。上有蜀井,一名崑岡。鮑照《蕪城賦》,軸以崑岡謂此。或曰:蜀者,獨也。謂揚州獨有此山,其亦未考又有獨岡者乎?《洪武舊志》,揚州山以蜀岡為首。朱子曰:「岷山夾江兩岸而行,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 又曰:「自嶓冢漢水之北,生下一支,至揚州而盡。」 今江北塗山,乃禹會諸侯之所。晉周馥曰:「淮揚之地,北阻塗山。蜀岡蓋塗山一支耳。舊《志》曰:蜀岡,上自六合縣界來,至儀真小帆山入境,綿亙數十里,接江都縣界。迤邐正東北四十餘里,至灣頭官河,水際而微,其脈復過泰州及如皋赤岸而止。今《儀真志》載:蜀岡在城北二里。王安石詩:『城郭千家一彈丸,蜀岡臃腫作蛇蟠。眼前不道無蒼翠,偷得鍾山隔水看』。」 蓋專指儀真蜀岡也。
甘泉山 在縣西三十五里大儀鄉。高二十五丈,周二里,上有井曰甘泉。七峰連絡如斗,平地錯落,諸圓岡凡二十八,若星拱然。第一峰環視諸山,在江南者羅列如坐前。舊《志》云:「或謂漢廣陵厲王塚。」 按《寶祐志》,「厲王胥塚在東武鄉。」 《郡國志》載:「厲王塚,歲旱,鳴鼓遶之,輒致雲雨。」
浮山 在縣西五十步,禹王廟前。有石出地高三尺二寸,長四丈五尺,闊一丈一尺,其狀如鐵,不生草木,以其浮於地上,故名。郭士璟詩:「支機一片落蒼茫,砥柱何勞版築忙。安得百川浮百石,浪花沙捲盡成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