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泗州,後復屬海州。五代宋因之。南渡入于金,尋復。金屬海州。元屬淮安路。明屬淮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七里、九鄉。

海州

春秋郯子國。秦朐縣,屬薛郡。漢朐、東安二縣地,屬東海郡。後漢分置瑯琊國。三國魏為郯縣下城。晉因之。南北朝宋僑立青、冀二州于此。東魏改青、冀二州為海州,置瑯琊郡,海安縣屬之。北齊徙海州治瑯琊,置東海郡、東海縣。隋廢海州為東海郡,治朐山。唐復海州,又改東海郡。宋復為州。建炎初,入于金,隨復。景定初,置西海州。元陞海州路,尋改海寧府。後復為海寧州,屬淮安路。明以州轄朐山、贛榆二縣。後省朐山州,屬淮安府。領縣一:

皇清因之,編戶六十里。

贛榆縣

《春秋》「魯東夾谷境。」 魯會齊夾谷,即此。又為莒子國。秦鬱州之地。漢置贛榆縣,屬瑯琊郡,又為東海郡祝其、利城二縣地。東漢因之。三國魏改東海,又置武林郡。晉復贛榆,屬東海郡。南北朝宋因之,省祝其、利城。齊屬青州、北海郡增置廣饒。梁復屬東海郡。東魏隸海州,廢武陵又置義塘郡,置懷仁、歸義二縣,隸南青州。隋省歸義,仍懷仁,屬東海郡。唐復贛榆,隨省入東海縣,屬海州。宋又稱懷仁與東海縣復屬東海郡。金復贛榆,屬海州。元屬海州。明如故。

皇清因之,編戶五十六里。

邳州

古少皞氏遺墟。夏邳國。周郯子國。春秋良邑。晉會吳于此。秦下邳縣,屬郯郡。漢因之,析置良城,又取慮在其西南,屬東海郡。東漢屬下邳國。晉因之。南北朝宋置下邳郡。北魏南徐州。梁改東徐州。陳改安州。北周置邳州。隋置下邳郡,縣屬之。唐初以下邳、剡、良城置邳州,尋廢為縣,隸泗州。元和中,屬徐州。宋建淮陽軍,仍存縣,更以宿遷來屬。金復邳州,屬下邳、蘭陵、宿遷、睢寧四縣。元併三縣入州,以州屬歸德府,後置睢寧、宿遷兩縣,屬淮安路,繼還屬州。明初,改屬鳳陽府,後改屬淮安府。領縣二: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二社五關廂。

宿遷縣

周春秋鍾吾子國,亦宿國所遷地。秦下相縣,屬郯郡。漢併置,併猶司吾、泗陽凌縣。東漢省泗陽、司吾為侯國。晉屬下邳國。南北朝宋省下相,置宿豫甬城屬淮陽郡。齊屬齊郡,省甬城。陳屬安州。東魏置宿豫郡,屬東楚州。北周屬泗州。隋廢郡存,縣屬下邳郡。唐置宿遷縣,隸泗州。寶應中,更隸徐州。宋隸淮陽軍。元初廢,尋復屬邳州。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五十九里。

睢寧縣

春秋鄫國地,附郯。戰國宋薛地。漢睢陵縣,屬臨淮郡。東漢因之。晉屬蘭陵郡。南北朝宋睢寧縣先屬濟陰郡,後屬盱眙縣。齊屬濟陰郡。陳因之。北魏屬彭城郡。東魏晉陵屬臨潼郡。北齊池南屬濟陰郡。北周《招義》隋廢睢陵,立夏丘,屬下邳郡。唐改承寧,屬沂州瑯琊郡。宋省入淮陽軍。金復置睢陵縣,改「陵」 為「寧」 ,屬邳州。元初廢,尋復原,屬泗州。至元中,改屬邳州。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五社。

淮安府疆域考        府志

淮安府疆域圖

淮安府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