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1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豐縣 廣野,平原綿邈四際,華山拱其前,泡水環其後,東近鄒、魯,北聯趙、魏,南通淮、泗,西接梁、楚。

沛縣 薛河來其左,泡泉出其西。泗水之流,自北而東,平原曠野,土地莽沃。

徐州星野考         州志

州屬總

《史記·天官書》:「宋鄭之交,候在歲星,占於房心。」 《漢書地理志》:「奎、婁、胃為魯徐州。」

《周禮註》:「奎、婁、胃、徐州。」

《星經》:「歲星主泰山徐州。」

「《玉衡》第一星,主徐州五郡,以五子日候之,戊子為彭城。」「第七星主豫州五郡,以五午日候之,壬午日為梁國。」今碭山縣。

《晉書天文志》:「房星,宋豫州。楚國入房四度。梁國入房五度。」

《唐書天文志》:「奎、婁,降婁也。初,奎二度,餘千二百一十七,秒十七少,中婁一度,終胃三度。自蛇丘、肥城南界鉅野,東達梁父,循岱嶽眾山之陽,以負東海,又濱泗水,經方與、沛、留、彭城,東至呂梁,乃東南抵淮,並淮水而東,盡徐地,得漢東平、魯國、瑯琊、東海、泗水、城陽、古魯、薛、邾、莒、小邾、徐、郯、鄫、鄅、邳、邿、任、宿、須句、顓臾、牟,遂及大庭氏之國。」 奎為大澤,陬訾下流,當鉅野之東陽,至於淮、泗、婁、胃之墟。氐、房、心,大火也。初,氐二度,餘千四百一十九,秒五太。中房二度。終尾六度。自雍丘、襄邑、小黃而東,循濟陰,界於齊、魯,右泗水,達呂梁,乃東南接太昊之墟,盡漢濟陰、山陰、楚國、豐、沛之地。古宋曹城、滕、茅、郜、蕭、葛、向城、偪陽、申父之「國。商、亳負北河,陽氣之所升也,為心分。豐、沛負南河,陽氣之所布也,為房分。」

《明天文分野書》曰:「奎、婁在戌,自奎二度至胃三度,屬魯分兗州今兗、沂、密、泗、淮陽、利國,皆魯分也。氐、房、心在卯,自氐二度至尾二度,屬宋分徐州今開封府陳留、封丘以東及歸德、亳分,壽州之東界,與宿、徐、濟、曹、單,皆宋分也。」按:古《志》主「奎婁」 ,指古徐之全境言也。《今志》主「房、心」 ,指今徐州所統言也。

徐州山川考         州志

本州

雲龍山 在城南二里許。山有雲氣,蜿蜒如龍。東巖石峰匝圍,中峰粧成大佛,面方數丈,覆以殿宇及諸大士像,參差錯置,邃曲如洞。又名石佛山。黃茅岡西向,此山之陰也。唐昭宗時,朱全忠敗節度使時溥,即此。山巔放鶴亭,宋山人張天驥所作。古井穿於左,深七丈餘,不知所始,今名飲鶴泉。按山脈自楚中來,相傳崑崙中枝之分布者,徐得列《九州》,胎於此。

戲馬臺山 去城南不盈里。高數十仞,廣袤數百步。有事可用戍守,與城表裡。昔項羽因山築臺,以觀戲馬。後魏武南侵,攻彭城弗克,設氈帳臺上,以望城中。臺循磴而上,旁有石厓,雜勒古歲月名氏,文皆隸書,並剝落不可讀。上有臺頭寺,今改「三義廟。」

奎山 在城東南四里許。枕河對岸駱駝山,為徐門戶,山腳一小河,名奎河。明萬曆間,兵備陳文燧所濬。北瀉城內之水,南通宿州境。又郡侍御萬崇德建塔其上,以壯鎖鑰,亦稱「文峰」 云。按:城內水由東角樓城下水關出,循開元寺石橋而南,又城西石狗湖水俱匯於此。奎前襟能受之,徐免汙漫之患。其不瀉之黃,而瀉之「奎」 者,黃勢大,恐其內侵也。但下源頗亢,雖流亦緩,疏濬之功,不可緩也。

簸箕山 在城南九里許。東西有二,因形以名。下有簸箕窪,窪久成湖,南山之水交注於此,民田多污。明萬曆間,作二石狗鎮之,湖終未底,至今賴奎山一線瀉焉。

太山 在奎山西,龍山東,視諸山為大。兩形峙立,中闢一徑,為南北孔道。舊傳「其境有迷劉城」 ,漢軍失高帝處,今無稽。

金磴山 ,即「雲龍山」 之尾,餘氣西峙者,迤望蕭邑諸峰,幾無斷絕。

「馬跑山 」 太山迤東,平而圓小。

紅山 :上與數山接址,其色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