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1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黃山 南北有二,城南二十里,每歲此山之麥先黃,土人稱「南焦山。」

黃山 :在雙洞山稍北,大小有二,小東南,大西北。

黃山 在城北七十里半,屬沛縣。

桃山 在城南五十里,有驛在其陽。

武原山 在城南六十里,一名「徐山。」 周穆王命楚伐徐,偃王敗走,其下百姓隨之萬數。王死,鑿石室以祠之,因名徐山,其石尚存。

三山 在城東南十里餘。山有三嶷,故名。東西綿亙,中有洞,又名「南洞山。」

胡山 :在城南三十里。

楊山 :在城南五十里。

女娥山 :在城南三十里。

丁塘山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有丁塘泉,又名拔劍泉。楚漢治兵于此。漢兵渴,高祖拔劍插地,泉湧出,流四里。又伏流地下,雨不溢,旱不乾,鄉人呼為龍湫。遇旱禱輒應。有廟像,刻文記之。楚王山 在城西二十五里,有楚元王墓。《禹貢》:「惟土五色。」 王莽使徐州,貢五色土,即出此。大彭山 在城西三十里。古大彭氏封此,今左右猶稱「大彭村。」

陶山 在城西四十里。漢州牧陶謙葬此。九里山 在城北五里,東西綿亙九里,相傳有穴潛通瑯琊王屋,今不知處。東有寶峰山,西有團山,又一峰形如伏象,俗稱象山。上有樊噲摩旗石,下有曾參井,不詳所由名。按《縣志》作九嶷山,在城北九里,山陰有孫氏墓碑,上刻九嶷山。孤山 在城西北十里,旁無峰巒,故名。

看花山 在城北十里許,與九里山相屬。桓山 ,在城東北一十七里,東臨泗水,舊名聖女山。宋桓魋作石槨於此。伏滔《北征記》云:「槨皆青石,隱起龜龍鱗魚之象。」 今俗稱洞山,有洞山寺。

彭城山 ,在城東北三里,石上鐫「彭城山」 三大字。

關山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

塔山 同名者三:一在城東北二十五里,俗稱大山,地名「岡頭」 ,有磨劍石。一在城東南五十餘里,一去寺山十里。

石山 ,在城東北四十里。下有驛,今廢。

檀山 在石山稍東

馬山 去石山七里

鳳凰山 二:一在石山稍東,有石刻二鳳形,故名。一在城東南五十餘里,山有雙翼如鳳,故名「二郎山 」 ,去石山東北十里。

青山 在鳳凰山北

荊山 在城東六十里。蘇軾時有言其山下可以溝畝積水,因往相度,以山多亂石,不果。銅山 ,在城東北八十里,與利國驛連境,相傳古彭城廢縣在此。

盤馬山 在城東北九十里。山頂平數丈,無草木,土人謂「漢高帝嘗盤馬於此。」

爬頭山 在城東北一百二十里,連徐、邳、滕、嶧四境。

苑山 :在城東北十八里。

蜈蚣山 :「苑山」 稍西北。

「寨山   。」 《張孤山  》。《羊山》。

內花山  、梁山 ,俱在城東北三十餘里。龜山 ,在寨山東一里,有石洞,俗稱仙人洞,深晦莫測。

境山 在城北四十里。相傳徐之封境界於此。西臨泗水,有鎮、有閘、有寺。

烏羊山  焦山

絳山 俱在境山北數里。

弓弦山 :在城北五十里。山有二石,直如弦,故名。

定國山 在城東四里。燕慕容昭宗擊梁,梁貞陽侯蕭明嘗營於此。

子房山 ,一名雞鳴山,城東二里,傳子房隱於此。一謂良為沛公廐將,作《楚歌》以散羽兵處。明宣德初,平江陳瑄作子房祠於上。

蝦蟆山 ,在子房山南,即其餘脈。

響山 在蝦蟆山東一里。上多穴,每興雲雨,人呼其下輒應,因名。

聖水山  青頂山

尖山 :俱在城東八里,三山相連峙。

盤頭山 :在城東十八里。

馬鞍山 :在城東四十里。

辛賈山 ,在城東五十里。昔有辛、賈二姓居其下,因名。今子孫猶有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