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1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初,因疾求致仕。寶應元年卒,年七十六。贈司徒,諡「忠貞。」 傳位至孫維繩,國除。

彭城郡公 劉繼元,漢主也。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降詔賜爵彭城郡公。

密王 元偓,太宗子。端拱九年,封徐國公。天禧二年,封徐王。

徐王 棣,徽宗子。初封徐國公,積封至徐王、彭城郡侯 。劉子羽,字彥修,建州崇安人。寶文閣直學士,封彭城縣男。子珙,字恭父,以恩補承務郎中、進士第,累官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徙封彭城郡侯。

徐州公署考         州志

本州

州治 在城北正中,即楚懷王及項羽故都,漢、唐廢置不常。宋治在此,建有「逍遙秀」 、「楚明善」 三堂。元移治城外東南。明初知州文景宗復修舊治。宣德十年知州楊密,天順元年知州宋誠,成化元年知州王敘,九年知州陳廷璉,各有增修。嘉靖二年,知州張淮大拓之,中為正堂,左龍亭庫,東西列各房科凡十一。東架閣庫,承發司,吏、戶、糧、禮房,西勘合科,兵、刑、工房,馬政科。前為箴石亭,亭前為儀門。儀門外左土神祠、申明亭,亭有三:一近祠,一在北關,一在南關,並廢。寅賓館,隆慶六年,知州章世禎創建。萬曆元年,知州劉順之增置。右囹圄總鋪、永成庫。前為大門。順之以大門去儀門太遠,且低昂失度,內移二丈許,左右為斜垣,前為門屏,東鄰學宮。今學遷建興賢坊,西建「圖治坊」 ,有記。正堂後為穿堂,左右耳房後改左耳房為「永成庫」 ,後為後堂,又後為知州宅、吏舍。三十四年,知州夏崇謙重起儀門並六房。天啟四年,城沉,盡沒。崇禎二年,知州韓雲復建,同知劉兆東於舊基建同知署。

同知署 在預備倉前

判官署 在「預備倉後。」

吏目署 「在正堂右。」

漕運府署 總督漕運都御史,並漕運總兵參將督漕駐節處先在百步,洪明成化十八年,知州和鸞、指揮蘇寬移建州城東泗河東岸,久廢。淮徐兵備道署 ,在城西南隅。明正德六年建。隆慶四年,副使馮敏功增建。嘉靖十五年,副使宋圭堂西建射圃。二十五年,副使王梴拓修之,為「觀德亭。三十七年,副使于德昌改」 大門為「儀門」 ,大門移進前丈餘。萬曆末,改遷城東門內之大察院,避水患也。即今儒學地,城陷,俱沒。崇禎元年,兵備布政唐煥復舊城,仍於原基建今署。七年,參議徐標於署內堂西建射圃,又為杏里社,北為鳳仙臺,東南為含青館。

徐倉戶部分司署 先在南門外廣運倉側,明永樂乙未年建。正德戊寅圮于水。庚辰,主事李崧祥徙建城南門內,主事楊概、林璧、梅守德、尹梁、張國華相繼修葺。城陷,主事張璇移居戲馬臺,修今署,繚以石垣。崇禎九年,郎中張湖剏建箭樓。

皇清順治三年,郎中陳嘉蔭修,增雉堞。四年,郎中王

維屏於樓門內左右增板屋,為城守站立處。徐州洪工部分司署 在河東岸,城東南二里許。明萬曆六年,裁歸呂梁分司,今廢。

呂梁洪工部分司署 在河東岸,西向。明弘治十年,主事來天球建。嘉靖三十四年,主事王應時因舊增拓為城,左為觀瀾亭,南為養正書院、會墨亭,主事陳洪範建。北為社倉二區。主事郭持平建,久廢。義塾來天球重建。萬曆二年,主事黃猷吉重修。本署于城南門為「萬石倉、夫廠二區、磚廠、藥局各一區,俱久廢。」

夏鎮工部分司署 「在城東北四十里,舊在沛縣南沽頭,明成化己巳,主事陳宣建。嘉靖二十二年,主事侯寧築建城垣。二十六年,主事徐唯賢建義倉、社學、藥局,各有記。隆慶三年,主事陳楠剏今署。」 「徐屬河廳公署 即南公館改建。明萬曆二十二年,淮安府同知專管徐屬河務,併催趲漕運。崇禎二年,同知吳嘉言即」 故址建今署。八年,同知張俊英重修。

總兵署 原即「西察院」 ,改為參將府。明崇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