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1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玉皇閣 ,在瓜洲東關外。康熙十三年,郡人程宜生建,令僧《聞心》住持。

元真院 在縣南瓜洲鎮,宋咸淳間,道士龔秋建。

儀真縣

天寧萬壽寺 在縣南澄江橋西。始唐景龍三年,泗州僧建佛塔七級,創永和庵於塔後。宋崇寧中,賜名報恩光孝禪寺。政和中,改天寧禪院。後有楞伽庵,蘇子瞻嘗於此寫經,故名。西有井,名「慧日泉。」 南渡後,迭經兵火,寺塔俱燬。明洪武間,重修,增飾重門,巋然叢林之勝。

崇福院 在縣長蘆江口。宋天聖初,詔儀真守陳杲與發運使張綸、方仲旬建寺,遣內侍齎御物金器助之。凡費金四萬緡,錢三千萬。五年始落成,敕龍圖學士李淑撰碑。章獻太后時,歲度僧七人,置小舟以救沉覆之患。今廢。宋劉攽詩:「越舫吳舠倚萬橈,祗園金剎起中霄。」 即此。乾明寺 本唐大雲請雨寺,宋改今名。舊有星居院十所及石浮圖。宣和中,更為「神霄宮」 ,後移寺城北隅。乾道間,守張郯奏請賜額。

資福寺 在縣東。宋政和間,即儒學舊址建。景暘《遊資福寺》詩:「江城入長夏,物色碧空同。漢靜浮蘭槳,林深暗綺櫳。燕歸僧舍雨,幡動石壇風。久住慚元度,相依有遠公。」

崇因永慶寺 在縣北五里。宋靖康初,丞相吳敏請為功德院,後徙城內。元大德間,徙還故地。明洪武間重建,名「北山寺」 ,後廢。

皇清順治間,知縣劉宗孟重修。

禪惠寺 在縣北二十里。漢廣陵太守陳登建。先因白黑二鼉立寺塘上,號曰「鼉淙。」 宋治平中,更「禪惠」 ,今廢。

梵天寺 在縣西方山上。梁天監中,梵僧建,號興雲寺。宋治平中,賜額「梵天。」 後經兵燹毀廢。明洪武中,僧道成重建,後併入法雲寺。永樂初,復興。今廢。

禪證寺 在橫山。梁天監中建,號太子寺。世傳昭明讀書堂。唐咸通中,僧神堅以堂為太子院,今廢。

法義院 在靈巖山。唐長慶中,號靈巖寺僧神建。受法于四祖,有「逢巖即止」 之語,遂建道場於此。叔孫矩有碑。宋治平中,更今名。

法雲寺 唐景雲間建,名慶雲寺,在胥浦之西。宋元豐間,有僧秀鐵面者相繼創之。治平中,改「法雲寺」 額,再遷城西。明洪武初,僧永滿遷於三堰中衢。

水月寺 ,在蛾眉山,松柏萬株,地最幽勝。相傳「明洪武間,有異僧口鼻出火,自化於此。」

地藏寺 在新城汊河北。宋建炎間,僧肇海建,為水村幽閴之處,後圮。明天啟間重修。蔣山卿《過地藏寺》詩:「野寺荒涼客倦登,水煙山靄暮層層。月明猶記留神榻,日落空憐見佛燈。院裏棲松無老鶴,門前掃葉有閒僧。所嗟幻界今如此,人世茫茫那可憑。」

山光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宋淳祐間建。西方寺 在縣東二十里。宋淳祐初僧祖義建,後沒於江。明崇禎間,太學生汪鉞於新城鎮東二里建屋六間,仍以「西方」 名之。

隆覺寺 在縣東三十里朴樹灣運河北。宋淳祐間,僧大惠建,後廢。明景泰間重修,都御史張楷撰《記》。

壽寧寺 在三都。明為「太僕寺馬場莊。」

儀真觀 在縣西十里。宋時範四金像於此。既成,即其地建儀真觀,繼賜額加「天慶」 其上。政和間,詔分天慶、儀真為二觀,別創天慶觀於州城,而儀真觀或稱為西宮觀,今廢。張舜民《題儀真觀》詩:「聞說仙鄉即瀨鄉,閒遊詩侶禮虛皇。三朝寶泒通胥浦,萬葉靈杉蔽蜀岡。天地杳冥供寫像,江山回合助靈祥。五雲送入蓬萊島,留與人間作道場。」

通真萬壽宮 在縣東南十五里。元大德間,雷希復建,有記。今頹圮,非舊矣。

泰興縣

廣福寺 在縣東南,唐永徽五年建。

慶雲寺 在縣城南慶延鋪。宋咸平年建,邑駙馬蔡夢祥所施宅也。

建安寺 梁天監四年建,因江坍,今遷大西門郭家莊南,改名「靈雲庵。」

壽勝寺 在口岸鎮,宋淳熙十年建。

延祐觀 在縣東南,唐開元四年建。

萬壽觀 在縣東南,唐開元四年建。

放生庵 在北門城外,明萬曆間建,中有《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