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1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進得其玉硯碼瑙碗以獻。舊址在譙樓之北,相傳譙樓乃其闕門也。後即遺址築子城為州治。芙蓉閣 在州舊治內藕花洲上。

望京樓 在州郡圃內。宋咸平中,曾致堯建。清風樓 在州舊治內。又云:「清風閣,自五代時疊石為山,翼以兩徑,為登陟之階。中為滑石峻臺,臺上有閣,名清風。」

浮香亭 在州舊治藕花洲後,其題額為宋茂陵御書,有秦太虛所賦古梅詩。舊建小亭,刻秦詩壁間。宋紹定元年,守陳垓撤舊亭,大書宸扁,其上刻秦太虛、蘇東坡、潁濱、參寥詩于石。六詠亭 舊曰齊雲,又曰平遠,前有三至堂。長洲澤 ,劉昭注:「長洲澤多麋。」 《博物記》曰:「千麋成群,掘食草根,其處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隨此」 畯種稻,不耕而穫,其收百倍。又沿海洲上有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秋冬斂穫,名曰「自然穀」 ,或曰「禹餘糧。」 今泰州沿海洲上,蘆葦無際,群麋迅走,人欲捕之,雖麑不獲,常兩兩並負其子而行。蒒草,今亦有之,所謂「長洲澤」 ,沿海洲地,桑田屢變,莫詳其實矣。

繰絲井 在州東臺場西溪鎮。相傳曹長者遺宅,仙女偕董永往傭時繰絲處也。井口小而下實弘深,水味甚甘洌。每旱,諸井皆涸,此井如故。春蠶熟時,井上生草,根長丈餘。

《積翠亭 》宋《曾致堯詩》:「高高積翠亭,積翠不虛名。路小莓苔合,牆低薜荔生。當軒攢竹柏,繞檻列杉檉。公退時來此,吟情轉覺清。」

須友亭 與浮香亭對。宋守陳垓種竹為屋曰「須友」 ,以竹必友梅。亦茂陵御書也。

文會堂 「在州舊治內。」 宋天聖間,滕宗諒為郡從事建,與范仲淹、富弼、胡瑗唱和其中。

順真堂 在州治西南太子港西,周處士堂也。讀書堂 在州治東北八十里,景德寺東廊。宋天聖中,富鄭公隨父蒞任讀書,與胡侍講、周待制相友善。時范文正與滕待制子京俱官海陵,待三人甚厚,皆謂「公輔器也。」

淮東道院 在州舊治內大廳之東。以海陵地僻事簡,故名道院。宋左丞陸佃為守,《謝表》云:「飛蚊漸少,頗無澤國之風;過客甚稀,至有道院之號。」 乾道五年,守張子顏重建。嘉定七年,守李珙始加「淮東」 二字。寶慶三年,守陳垓增修。

歸鶴亭 在州東七里響林昇真觀內,徐神翁瘞劍處也。

鹿女臺 在天目山西。昔王仙翁居山日,有五色鹿產一女,于山左草莽中聞啼聲,往視之,見鹿乳焉。翁挈養之,鹿日三至,女七歲通三教。後年十六,翁以成人。築臺居之,號曰「鹿女臺。」 今廢如皋縣。

鄖 即今立發地,古名發陽。《春秋》:「魯、衛、宋會于鄖。」 杜注:「在廣陵海陵東南,舊有發繇亭。」

會盟原 在縣治東十里。相傳吳楚會于邗溝,即蟠溪地,今有邗溝鋪。

金鹵亭 南唐徐復建。復治海陵鹽政,檢烹煉之亭曰「金鹵。」 其兄履時掌建陽茶局,聞之,潔廠焙舍,命曰「玉茸」 ,兄弟自相誇勝,今馬塘、豐利諸場,即其地也。

范公堤 即捍海堰,在縣東北境。唐大曆中,黜陟使李承式創築。宋天聖三年,范仲淹監西溪鹽,會建議,發運使張綸奏請修復,踰年堰成,高一丈五尺,闊三丈,綿亙海上,隱隱如長城。後人立祠祀公,因名「范公堤。」

「丞相」 原 在縣南十八里宋家橋西。宋丞相文天祥航海經此,借宿田家,因名。今為隱士。佘日麗《塋域》。

古杏 舊東嶽廟前銀杏二株,圍可二丈餘,並聳干雲。左一樹尤偉。元兵初下,主者欲伐為薪,鋸之,有紅汗迸溢,驚以為神而止。明嘉靖中,廟改學宮,二杏猶存。今為大風所拔,無餘糵矣。燕莊一杏,大可百圍,四遠望之,亭亭如車蓋。每風雨振撼,疑度深谿大壑中,人皆眙𥈭。殆數百年物也,尚存無恙。

古楝 在江濱埜田中,土人呼為「黃楝。」 高不過丈許,而周匝可布十肱,從地拔起,色類青鐵。望之如百千怪石,磊砢崚嶒,莫辨其為植木也。里人相傳有神宅焉。

《古樸 》一在龍游河,邑人冒襄結巢其上,因號「巢民。」 一在縣南蘇家莊,相傳為元時物。

王內翰宅 在縣儒學東。宋王惟熙、王觀、王覿、王俊乂相繼登第。鄉人榮之,名其里曰「集賢里。」 知縣胡昂建石梁曰「集賢橋。」 知縣劉永準作東南門,亦曰「集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