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1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六十八卷《目錄》。

 《揚州府部·紀事》

 《揚州府部·雜錄》

 《揚州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七百六十八卷。

揚州府部紀事

《府志》:漢張助,南頓人,耕於白田,耕次有一李樹,助心 惜之,欲持歸掘取,以濕土封其根,置空桑中,遂去。其 後桑中忽生李,謂之神。有病目者蔭息此樹下,因祝 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謝一豚。」其目偶愈,便殺豚 以祭之,遠近喧傳,互來請福,如此數年。後張助過白 田見之,乃曰:「是我昔日所置李耳,何有神乎?」乃斫去 之。

《後漢書質帝本紀》:本初元年「二月庚辰,詔曰:九江、廣 陵二郡,數離寇害,殘夷最甚。生者失其資業,死者委 尸原野。昔之為政,一物不得其所,若己為之。況我元 元,嬰此困毒。方春戒節,賑濟乏戹,掩骼埋胔之時,其 調比郡見穀,出稟窮弱,收葬枯骸,務加埋卹,以稱朕 意。」

《晉書謝安傳》:「安至新城,築埭於城北。後人追思之,名 為召伯埭。」

《毛寶傳》:「寶孫璩,補鎮北將軍譙王恬司馬。海陵縣界, 地名青蒲,四面湖澤,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 及。璩建議率千人討之。時大旱,璩因放火,菰葑盡然。 亡戶窘迫,悉出詣璩自首。近有萬戶,皆以補兵,朝廷 嘉之。」

《宋書徐湛之傳》:「湛之領太子詹事,出為前軍將軍、南 兗州刺史,善於為政,威惠並行。廣陵城舊有高樓,湛 之更加修整,南望鍾山。城北有陂澤,水物豐盛,湛之 更起風亭月觀,吹臺琴室,果竹繁茂,花藥成行,招集 文士,盡遊玩之適,一時之盛也。」

《府志》:魏主燾引兵南下,次進瓜步,飲馬于江,還攻盱 眙。臧質報書云:「童謠云:『有馬飲江水,狒狸死卯年』。」又 謠曰:「軺車北來如穿雉,不意有馬飲江水。北主北歸 不濟死,主欲渡江天下徙。」魏主引去未久殂。

《異苑》:「海陵如皋縣東城村邊,海岸崩壞,見一古墓,有 方頭漆棺,以朱題上云『七百年墮水,元嘉二十載三 月,墮于懸巘和,蓋從潮漂沈,輒泝流還依本處。村人 朱護等異而啟之,見一老姥,年可七十許,皤頭著褂, 鬢髮皓白,一如生人,釵髻衣服,粲然若新,送葬器物 枕履悉存。護乃齎酒脯施干柩側。爾夜護婦夢見姥』」 云:「向獲名貺感至無已。但我牆屋毀廢形骸飄露。今 以值一千乞為治之,置錢便去。」明覺果得。即用改殮, 移於高阜。

廣陵郡東界有黃公塚、高墳二所,前有一井,面廣數 尺,每旱不竭。有人於其中得銅釜及鑵各一。又云:「江 東郡東界有黃公墳三所,陰天恆聞有鞞角之聲。」 《南齊書。劉善明傳》,善明為海陵太守,郡境邊海無樹 木,善明課民種榆檟雜果,遂獲其利。

《府志》:隋初海陵李氏子,年十六出家,名法響,多神異。 縣有虎害響,設齋召虎,虎至,彌伏不動,響杖其脛與 背,自是絕跡。唐初于濟川鎮南小孤山建寺以居。涅 槃後,弟子造浮圖葬之,名伏虎禪師祠,禱雨輒應。後 山墊於江,徙祠北岸,至今歲旱,縣人迎以禱雨。 《儀真縣志》:「唐淮南道真州以五月午日江心鑄鏡入 貢。白」居易詩曰:「百鍊鏡,鎔範非常規,日辰處所靈且 奇,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午日日午時。瓊粉金膏磨 瑩已,化為一片秋潭水。鏡成將獻蓬萊宮,鈿函金匣 鎖幾重。人間臣妾不合用,背有五爪飛天龍。人人呼 為天子鏡,我有一言聞太宗。太宗嘗以人為鏡,鑒古 鑒今不鑒容。四海安危居掌內,百王理亂」懸心中。乃 知天子別有鏡,不是揚州百鍊銅。

《興化縣志》:「唐昭宗大順元年二月,龐師古引兵深入 淮南。己巳,與孫儒戰於陵亭,師古兵敗而還。」

《儀真縣志》:唐僖宗時,詔於廣陵立高駢生祠,刻石頌, 差人採碑材於宣城,及至揚子縣用之。一夜遣人密 以犍牯五十,牽至州南,鑿垣架壕,移入城內,及明,柵 緝如故。因令揚子縣申府,「昨夜碑石不知所在。」遂懸 購之。至晚云被神人移置街市。駢大驚,乃於其旁立 一大木,木柱上以金書云:「不因人力,自然而至。」即令 兩都出綵仗鼓樂,迎入碧筠亭。至三橋擁鬧處,故令 碑石不動。駢乃硃篆數字,帖於碑上,須臾間石乃行。 市人互相謂曰:「碑動也。」識者惡之。明日,揚子有一村 人詣府判官陳牒,云:「夜來里胥借耕牛牽碑,誤損其 足。」遠近聞之,莫不絕倒。

《五代史·楊行密世家》:「中和三年,唐拜行密廬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