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對酌亭 在南臺,李白與閭丘舉杯邀月處。僊田 ,去縣五十里,漢舊縣基,有異人撒穀於田,至今嘉禾無種自生。

「鑿山仙洞 」 在治東十五里。山間有洞,口頗隘,中深邃莫測,極蠶叢鳥道之異。數折有宏敞處,可容千百人,石床石釜,皆出天造,真仙人窟宅也。元末紅巾亂,居民多避於此。明季「賊計甚黠,積薪於門,運風搧煙,大洞失守。民乃翦荊棘,尋小洞,不勝數計。裹餱貯炭,分為巢,栖竟全活焉。」 沙塘陂 在東門外,唐閭丘處士別業,李太白有詩。

海眼 在小孤山江中。宋謝枋得詩云:「海眼無涯駭眾觀。」 即此。凡三處,各洄流丈許,中嵌盤渦,一吞一吐。山僧擲蒲團試之,須臾旋轉而入,移時復旋轉而出。或有不出者,浪花沸瀹,不敢偪視。僧舟偶過,必俟沈沬初浮時,鼓勇蕩槳而渡。否則有漩沒之患。洵神物所往來、潮汐所止伏者。唐詩曰:「潯陽向上不通潮。」 潮於此歸海,故稱海門。陸應陽《輿記》亦少疏矣,若僅謂兩山對峙如門,何以西梁山曰天門,而此獨曰海門哉?憩錫石 在佛坐嶺,去縣西南五里,有石如椅,甚溫潤,分為三,亦曰三台石。五祖弘忍欲卓錫於此,聞龍湖水腥,有「生平不愛魚池水,風動波聲也帶腥」 之句,遂飛錫去。

《且記》石 在嚴恭山,五祖欲卓錫其地,曰:「此處有千年山,無千年水。」 乃抱一巨石置之,曰:「且記於此。」

浮笠洲 在龍湖中,昔有仙煉丹於沙渚汀,圓如笠,隨水上下,靜夜嘗有笛聲,漁人聞之者,獲魚必倍。

雨社 在縣西十里。巒秀水瀠,有竹樹之勝。漢縣令張何丹禱雨處。

雨壇 在縣東山三十里安峰山頂。昔楊公禪師住靜山後,時旱,眾請祈雨。師登石結壇趺坐,令積薪環之,約曰:「三日不應,則焚我。」 其徒書疏誤填兩角山,屆期舉火,大雨注彼,不至於壇,遂焚之。火光中見師沖煙而去。今遺雕像在聖跡庵,宛若童子。每年六月六日,居民詣壇以清供祈雨,立應。

妝亭 在小孤山絕頂。由殿後捫蘿而上,峰迴路轉,亭踞危巔,為天妃櫛沐之所。港引胭脂,湖開玉鏡,月梳螺髻,雲疊霓裳,綽約飛仙,中央宛在。亭旁斷峽千尺,開口嘯天,如龍之昂首奮躍,呼吸風雷,令人起畏。亭後鶴鸛鸕鶿,聚族懸巢,高低不定,噴沫堊崖,白影如雪。

法華亭 在分經臺。宋嘉泰重建,碑尚存。清風亭 ,在東郭外三里潛佳山。李白《贈閭丘》詩有「一朝風化清」 之句,因名。後新尹下車於此。更衣亭 在孚玉山,為新尹更衣處。菉竹千竿,繁陰暎日,虛心勁節,堪助清思。石蓮洞 在縣南五里,石屋嵌空,若青色芙蓉。上鐫三字,為唐羅隱筆。

金牛潭 :在治北三十五里西林寺前大河邊,匯深不測。相傳有金牛出沒,旁多異石,狀若鳥獸。

桃花潭 在城西上河口。唐張旭、李白皆有詠。新溝 在縣東南七十里。明初鄱湖大戰,邑人石良為俞通海開道,夜督義兵開溝三十餘里,達涇江口。秋時,兩岸蘆花數灣,漁火可供嘯詠。

皇清順治五年,兵道石《鎮國》令「築壩」以防江警恐躪。

入內湖:康熙二年,知縣王民皞允漁戶請,云:「湖不通江,魚苗難灌。」 遂開濬之。

龍井 在福昌嶺。舊龍起遺潭。明邑人石思琳甃石為井,甘洌異常,雖旱不涸。子頌功修「九井 」 ,在西源山,懸河數十里,遇峽則湍浚為潭,狀如井,蛟龍居之。自第一井漸升至巔,為九井,皆歷歷可數。唯第七井另踞峭壁,人跡不經,灑落天泉,振響動魄。旱時,募捷足者捫蘿而上,下瓶汲水,迅返不停。未抵山椒,而雨已至矣。其靈應如此。

鳳凰塔 ,在治北二十里。鳳凰來集,因名靈塔 。一為德滋塔,在靈隱山。一為全舉塔,在法華寺。

小塔 「在孚玉山」 右,魯公輸子造,今壞。

流雲峽 在嚴恭山。「峭石插天,飛泉出罅」 三字為宋蘇子瞻筆。

鐵牛 在庫內,藏土中,脊微露,暑夜月明,嘗聞喘聲,故有「將軍」 之號。

白馬樹 ,在西門外,輪囷離奇。相傳白馬將繫轡樹,人有損枝葉者輒病;雖枯莖墜地,亦不敢拾。今尚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