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試劍石 》,漢高祖廟有石,高三尺餘,中裂如破竹,不盡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試劍石也。」 蘇轍作銘。

「戲馬臺 」 見《山川》。

摩旗石 在九里山。世傳「樊噲摩旗石上」 ,其跡尚存。

「蘇堤 」 ,宋徐河決,匯城下,蘇軾築東南長堤障之,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明天啟甲子,河決城潰,堤存一線。

瀆上彭城 韋孟所居,里名「孟徙。」

白鶴鄉 ,宋嘉祐七年,其地生麵。今五鄉有「白鶴村」 ,未詳是否。

雙石人 :《蘇軾寄轍》詩:「道邊雙石人,幾見太守發。」

彭祖井 ,相傳在今北門子城中。水竭,劉順之復濬及泉。

楚王井 ,楚山之南,井九十九口,相傳楚元王時所鑿,今人呼曰「山前九十九口井,山後九十九所塚。」

雙井 源出聖龍山,東西二井相向。井有魚,上有龍王廟。遇旱,土人浚之則雨。

《拔劍泉 ,有二見山川》。

《飲馬珠泉 》世傳漢高祖嘗駐兵飲馬城東北張家莊橋下。

《關雲長竹 》《蘇子瞻帖 》二石刻,明宣德四年僧正廣善修鐵佛寺得之。

蕭縣

蕭子國古城 在舊縣治北,臨古汴。《經》云:「汳句於蕭,其闕如玦。」 即此。

眢井城 ,在舊城厲壇東百餘步,俗呼八角琉璃井,無水曰「眢。」

扶陽城 ,在舊城西南六十里。漢丞相韋賢子元成代父為丞相,後坐不敬,失列侯,得食其故國邑,封扶陽之千八百戶。

杼秋城 ,漢光武封劉般為杼秋侯。酈道元曰:「獲水東逕梁國杼秋縣。」

曹馬城 在舊城西北七十里。相傳,漢曹操嘗歇馬於此,內有廢塔。明洪武七年,河南侯佃人董順毀之。內見石碣,云:「逢順而倒。」 後順尋以事籍沒。

龍城 隋開皇中改設縣東二十里,今湮。舊英州 ,在舊城西北五十里,建置莫詳。元初,城址尚存,圍九里餘,城中水可行舟。至正甲申,河決,沒為陸。今俗呼「鴈門泊。」

黑沙縣 ,相傳為英州之負郭縣。

舊永固縣 在水固山下。元至大間,割固鎮立為永固縣,尋罷為巡檢司。明洪武初因之,亦罷。今永固鎮即其地。

車牛阪 在縣西南二十里,「閔子覆車處。」 「清心亭 」 ,宋嘉祐六年,縣尹梅君建。

《黑塢 》昇高山之陰約三畝,夏秋積水染衣,即成黑色。

汴河渡 在舊城之東。相傳漢末,每當露晞,有人呼渡,一老叟即棹船渡之。登岸回視,茫然不見,因呼為「仙人渡。」

郭城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周太祖郭威築龍潭 中,秋夜,潭中有月,人競觀之。

文璧塔 在龍山絕巘,縣令康煒立。

吉星臺 在龍山。前。縣令管為國建,曰「羅星。」 後令祖永勳改今名,立石。

碭山縣

狐父城 ,在城南三十里。《史記》「曹參擊秦將司馬尼處。」

梁城 漢梁懷王都城,即秦碭郡廢城,梁孝王增築之,遺址猶存。今縣治居其東北隅。

麻鄉城 ,東漢蓋延屯兵處。後魏改碭山為安陽治,俱此。

燕喜臺 石刻三大字,相傳為唐李白筆,蓋取《詩》「魯侯燕喜」 之義也。臺下有池名華池,《太白集》有《秋夜與劉碭山泛舟燕喜亭池》詩。宋政和三年,真州知府李釜為書「宴嬉」 字,授知縣許勘,刻石於臺,遂訛臺名為燕嬉。

渠亭 朱溫母生此

心遠亭 元巴人成簡卿所築,學士虞集賦詩。安陽縣 以保安山得名,山南水北曰「陽」 ,今廢。縣在碭山之陽,保安山在縣治之陰,蓋古人取以為邑之鎮山也。

朱溫宅 在縣北午溝里,後名「衣錦鄉。」

《縮石碑 》相傳為《傅穎公墓碑》。明弘治中,土淤強半,縣令胡希顏命百餘人起之,不克。

古塔 在舊縣西,今城東創建,不知何始稜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