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運江南省各倉南糧正米一千六百四十七石七升,耗米四百一十一石七斗六升七合五勺,船腳米一百八十一石一斗七升七合七勺,共米二千二百四十石一升五合二勺。
原正耗米解布政司,撥解兵運二糧船腳米給解役雇船搬運。今奉部議,自康熙四年為始,泒給潛山營及護衛兵米三百七十石,操標城守營兵米五百七石五斗,安慶衛行月米八百八十七石八斗,俱就近支給外解總督部院,支給督操兵糧米四百三十六石三斗一升九合一勺一抄七撮六圭四粟七粒五顆。《船腳米》三百八十石三斗九升六合八抄二撮三圭五粟二粒九顆五穎。給解役雇船搬運之費。
解府行月糧
兌給安慶衛運丁行月糧萬億倉米三百六十四石四斗四升七合五勺八抄一撮四粟二顆。存留米數。
存留際留倉米、九十三石三斗二升。歲給孤貧月米
解江安督糧道
《輕賫》銀九百三十二兩一錢,扛銀一十一兩一錢八分五釐二毫,前裁歸充餉,今奉復。
兌運蘆蓆,價銀三十五兩八錢五分。
《楞木松》板價銀一十六兩四錢九分一釐;全裁各書辦工食銀一百一十六兩四錢。
安慶府風俗考 府志
本府。〈懷寧縣附郭。〉
《隋書》:「同安郡人,性躁勁,風氣果決,視死如歸,其舊風然也。自平陳之後,俗頗變,尚淳質,好儉約,喪祀婚姻,率漸於禮。」
《宋史》:「土壤膏沃,人性輕揚,善商賈,廛里饒富。」 《寰宇記》:「安慶人率性真直,賤商務農。」
《余忠宣》云:「風俗清美,天性忠義。」
胡纘宗曰:「安慶人物,忠敢不愧於古,然懷寧、桐城、望江,文若勝於其質,潛山、太湖、宿松,質若勝於其文。或曰:『懷寧澹乎?桐城史乎?望江略乎?潛山野乎?太湖矯乎?宿松放乎』?」 予曰:「非也。懷寧易,桐城達,望江愨,潛山毅,太湖諍,宿松直。大抵江北風氣近厚,故其習尚多類中州云。」
李士禎曰:「六皖山川美贍,絃誦力本,齗齗如也。其禮教信義,聞之熟矣。」
《冠禮 》:「男於十六以上至二十歲,擇吉日行告廟之禮,父醮而字之;女子臨嫁始笄。」
婚禮 結姻之始,通以媒妁。其納采、問名、委禽、親迎,多循古禮。邇來歲歉民貧,稍簡略矣。竹笥練裳,以畢婚嫁者,十常六、七焉。
《喪禮 》稱家有無,自盡哀毀、斬衰、期功以下咸如制。其卒之日,崇、信二氏作法事以追亡者,往往有之。至於殯葬,卜兆買碑,多循家禮儀節。而流俗或泥青鳥家言,「停柩數十年,未安抔土」 ,則守禮之家所不為也。
《祭禮 》:凡歲時伏臘暨忌日,皆陳酒醴以祀其先人。遇清明,則長幼皆祭於墓。較四時之祭為最重云。
元旦 雞鳴而起,長幼悉具衣冠爆竹啟戶焚香,拜天地祖先暨尊屬,進椒柏酒,鄰居交賀,謂之「慶節。」 凡三日畢。
立春 先一日,郡縣迎春於東郊,鞭土牛以送寒氣。老幼聚觀,競以牛色占年。又視芒神占春事早晚,氣候寒燠,俗謂之「拗神。」
元宵 ,街市懸放花燈,其名有《鼇山走馬》之類。又製為龍燈,長數丈,明炬環遶,或裝俳優假面之戲,鼓樂喧沓,老幼追逐,為樂達旦。
社日 ,鄉里持豚酒共祠社神。祈穀,祭畢,則燕極歡而罷。秋社「報神,亦如之。」
清明 墓祭,貴賤畢行,遍挂紙條錢於塚上,謂之「拜掃。」 是日,家家折柳枝插於門。
五日 ,人家以蒲艾懸門戶,小兒以雄黃點額,繫彩絲於臂,云「辟兵疫。」 習水者製龍舟競渡拋角黍,云「祠三閭大夫。」 亦荊楚之遺俗也。
七夕 ,婦女於月下穿針,名為「乞巧。」 或夜中候彩雲見,則相慶,謂之「巧雲。」
十五日 為「中元節」 ,各家祀祖,不異小年。僧眾建「盂蘭盆會」 ,作施食道場,資福者多趨之。中秋 ,比戶以月餅、菱藕相饋遺。至暮,設酒果於庭玩月。
《九日 》,遊者多登高山,飲酒為樂。看萸插菊,尚有遺風。
「嘉平月二十四日 ,灑掃庭室,設祖先遺像」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