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公苗,會稽山陰人。仕孫權為威武中郎將。縣西南有 頂遊峰,峭特如削,常有羽衣人孤遊頂上,索之則無, 因號為「頂遊」,一名丁峰,一名南山。其下有陶姓,或曰 淵明之後。西南十八里有武亭山,橫江水出其南,嶺 通神,危險欲絕,過者難之。宋紹興庚寅,邑人黃元暉 鑿之,始有路矣。武亭之山,橫江之水,東會於章水,過 魚亭入於屯溪,至於新安江,餘波溉於田畝。又北章 山之山,章水之水,東南注于縣畔,又東南會於橫江, 入於歙浦,餘波溉於田畝。又北牛泉之山。牛泉之水, 逾石鼓麓,東南會於吉陽水,注于新安江,餘波溉於 田畝。又東南吉陽之山,吉陽之水東過於噎潭,又東 至於白茅渡,會橫江水,同為新安江,餘波溉於田畝。 又南魚亭之山。魚亭之水東至魚亭口,承章水之流, 會眾水入於新安江,經浙江以至於海。

徽州府部藝文二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

梁沈約

眷言訪舟客,茲川信可珍。洞徹隨清淺,皎鏡無冬春。 千仞寫喬樹,百丈見遊鱗。滄浪有時濁,清濟涸無津。 豈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紛吾隔囂滓,寧假濯衣巾。 顧以潺湲水,霑君纓上塵。

《橫江詞》
唐·李白

人言橫江好。儂道橫江惡。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 於瓦官閣。

《又橫江詞五首》
前人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橫江欲渡風波 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流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 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海神來過惡風迴,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 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郎今欲渡緣何 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迴。驚波一起三山 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新安送陸灃歸江陰》
劉長卿

《新安》路「人來去。早潮復,晚潮明日知何處。潮水無情 亦解歸,自憐長在新安住。」

《上灘行》
明·沈明臣

《新安》新定江水連,三百六十灘在天,新都縹緲高若 懸。上灘三老分青錢,雇值百丈牽紫煙。狼牙虎踞刀 劍全,鉅者利齒小亦拳。雪浪濺人雷迸船,篙師著篙 篙欲千。一尺一步寸莫前,白日欲黑眼欲穿。啼猿斷 壁聞哀絃,誰家獨住青嶂邊。十月花開紅可憐,一聲 雞叫層雲巔。

徽州府部紀事

《三國吳志賀齊傳》:「建安十三年,齊遷威武中郎將,討 丹陽、黟、歙。時武彊、葉鄉、東陽、豐浦四鄉先降,齊表言 以葉鄉為始新縣。而歙賊帥金奇萬戶屯安勤山,毛 甘萬戶屯烏聊山,黟帥陳僕、祖山等二萬戶屯林歷 山。林歷山四面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刀楯。 賊臨高下石,不可得攻。軍住經日,將吏患之。齊身出」 周行,觀視形便,陰募輕捷士,為作鐵戈,密於隱險賊 所不備處,以戈拓斬山為緣道,夜令潛上,乃多縣布 以援下人,得上數百人,四面流布,俱鳴鼓角,齊勒兵 待之。賊夜聞鼓聲四合,謂大軍悉已得上,驚懼惑亂, 不知所為,守路備險者,皆走還依眾。大軍因是直上, 大破僕等,其餘皆降,凡斬首七千。齊復表分歙為新 定、黎陽、休陽,并黟、歙,凡六縣,權遂割為新都郡。齊為 太守,立府於始新,加偏將軍。

《梁書蕭幾傳》:「幾為新安太守,郡多山水,特其所好,適 性遊履,遂為之記。」

唐積婺源研《圖譜》云:「婺源研在唐開元中,因獵人葉 氏逐獸至長城里,見壘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 之歸,刊粗成研,溫潤大過端溪。後數世,葉氏孫持以 與令,令愛之,訪得匠手,琢為研,由是天下始傳。南唐 元宗精意翰墨,歙守獻研,并薦工李少微,國主嘉之, 擢為硯官,令石工周全師之。其後匠益多,今全最年」 高,能道昔時事,并召少微之孫明訪,偽告不獲。今山 下葉氏,繁息幾數百戶,乃獵者孫也。

《脞錄》:「縣丹陽鄉,其里名還珠原。」有一商從廣間販珠, 道邑入京,所雇擔夫在途,有恨於商,期至邑,訐以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