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眾叢林

興國庵 在縣南二里。順治五年,僧海珂募建。今為十方叢林。

普照禪林 在縣西北五里周家山,舊有山門、佛堂二層。康熙二年,六度庵僧在瀛,募建「普同石塔」 三座,建精舍,為十方叢林。

三昧庵 在縣西北,明嘉靖十一年建。

定慧庵 在西門外

寧淵下觀 在縣西四里。上觀舊在蟂磯,邑人因風濤之險,不便祈禱,即佑聖舊祠增創。宋隆興二年,賜今額。

「居真觀 」 即華光廟。在縣西百步,今移五聖祠東。明景泰間,道士姜良建三清殿并塑像。全真宮 在縣西北,即古來仙堂遺蹟。舊為汪氏園。三韓林中瑤捐貲買建,備極弘麗。

萬壽宮 ,在西門外吉祥寺後。順治四年,江右商人建,奉許真君。

繁昌縣

善利寺 在縣治南。先在舊縣,名善利院。宋太平興國間建。元至正中燬于兵,明天順元年隨縣遷今所,遞有修葺,歲時祝釐,習儀於此。隱靜禪寺 在縣東南二十里隱靜山,一名五峰寺,杯渡禪師建,舊扁「江東第二禪林。」 宋大中祥符間改普慧禪寺。嘉祐三年建閣,藏三朝御書百一十軸。明洪武初始改今名。二十四年歸併,成叢林。其中代有修建。寺有杯渡松、朗公菊、頻伽鳥,皆晉宋遺蹟。又有水米、鹽、醋等池,相傳創寺時諸物從中出。降魔塔在寺後,有《御賜金經》、玉鴨碑。

廣善寺 舊名廣善院,在縣南十里八峰山下。明寶月禪師焚修地。宋《嘉祐志》云:「山多異蹟,產白龜,如木樨。金雞、羅漢諸峰,俱因事得名。」 寺額始于東晉,建炎間,兵燹燬盡。妙一、寂照、月巖三僧相繼重建。有無梁殿,亦燬于火。萬曆間,蜀僧方修重建。

龍華寺 在縣西一十五里。宋紹興二年創。化城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峨橋鎮。舊在靈塘,名松城寺。宋狀元焦韜遷今所。嘉祐八年改額。「龍泉寺 」 ,在縣西南二十里清隱山。宋乾符年間建。

圓炤寺 一名「圓炤庵」 ,俗名「順沖寺。」 在縣西十里銅山下,唐信行禪師隱處也。元廢,明興。正統、景泰間,僧明空重建。

靈山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靈山墩下。宋嘉祐八年,改戒香院。明改今額。洪武二十四年歸併,成叢林。

幢山寺 在縣西三十里青山下。宋淳熙六年,僧普榮建。有「甘泉、古井碑。」

工山寺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鳳凰山,宋建。銅山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銅山。下有仙人洞,洞旁有水塔、湧珠泉。

蓮社院 在縣西南二十里馬仁山下。舊名「馬仁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清隱院 俗名「青山寺」 ,在縣西五十里青山下,有翠麓亭、太極洞。明嘉靖時圮,僅數楹,僧成鑾重建。萬曆初復圮,僧能昊募修。

資聖院 在縣東南十五里隱玉山。舊名「浮丘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元廢。明正統五年,僧佛禎重建。

眾善院 在延載鄉,舊縣西北四十里,舊名「寶山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雲居院 在縣西七里,宋嘉祐八年建。

廣教院 在縣西二十五里小磕山下。舊名「廣興寺。」 宋乾德三年建。嘉祐八年改今額。元廢。明正統五年,僧崇禮重建。

金地院 在縣東南十里滴水嶺。院前有靈巖臺、滴水泉、香泉井。唐大曆間,信行禪師開山。元和中興建。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演教院 在縣西十里普庵山,舊名「萻提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靈光院 在縣西二十五里善峰山下。肇跡于唐貞元中。太和七年,僧超覺開山建。初名「石壁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崇法院 在縣南二十里。創于唐季,名「雲峰庵。」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惠日院 在縣西二十里,舊名「唐山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崇化院 在縣北三十里白石山下。舊名「白石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

常寂院 在縣東北三十里雲居山下。肇創于唐末,名「古城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額,建炎間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