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置州城於此

幕山軍壘 ,在縣東北三里。左難當拒輔公祏於此,故壘至今依然。

裴相公巖 在縣之南,相傳為裴休隱居之所。昔嘗有人於巖下得斷鎗殘戟,至今天色陰晦,有音樂鼓吹聲。

東峰亭 在縣西劉遺民釣臺之側。永泰中,季廣琛討洞寇,幕客宴亭上,告捷至,各有詩。袁石 。唐御史中丞袁傪以前軍討石埭寇,以後軍次涇上,捷書至,乃與從官登東峰亭,賦詩刻石紀其事。亭毀七十餘年,裴丹至水西,於荊棘中得斷碑,色黧,狀方,中有「袁傪」 二字,因名袁石。宋周紫芝詩云:「如何一百八十載,獨有袁傪」 字宛然。

《磨崖碑 》:在邑西石豅洪頭山。山有活石直立如堵牆,歲久字泯,僅觀《髣髴》,曰:「巍巍法宇,聖德靈奇,天仙作樂,人神護持。」 又曰:「猗歟居士,博大能洽,跡晦巖泉,情存佛法。」 又曰:「挾黃鶴仙,帶白龍水,清靜妙地,虛空至理。」 復《記》曰:「時大唐天寶十載歲次癸巳四月壬申朔二十四日己亥午時刻石。」

羅家宅 在小溪、溪行兩山間,居民皆依山種植。昔羅隱嘗居於此。地雖深僻,然山川環遶,亦幽居之勝。其下有羅隱祠堂,居民呼為「羅家宅」 ,惜無碑記可考。

周公亭 在石碑山上。相傳周公結亭宇於此,有石突然出於水旁,上有石碑,篆額云:「周公亭。」 其頌記年月并作頌姓名,今漫沒難求矣。洪尚書故宅 在舉山下,遺址甚廣。父老相傳,嘗得誥敕於煨燼之餘,其可見者云:「銀青光祿大夫、兵部尚書、兼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洪永章敕,久列偏裨,備彰忠。」 自此以後皆闕,無歲月可考。疑是五代之際雄霸此地,朝廷亦賴其捍禦,故有是命。

三友亭 在治西。宋翰林左泰成建,有松竹梅之勝,嘗與邑之徐元明、汪賁七賢遊憩於此。《蘇公碑 》,元教諭梅震撰,學士趙孟頫書。今在學宮。

清白堂 在縣堂後圃。宋知縣王栐建。繚以修竹,面對荷池,取「風清月白」 之義。

錦照亭 在縣圃之東,宋知縣王栐建。賓月閣  、挹爽閣  、敕書樓 俱在縣圃內。

蒸霞亭 在舊縣圃。宋知縣魏杞建。亭畔植桃,取韓昌黎詩「種桃處處唯開花,川原遠近蒸紅霞」 之意。

清心堂 在舊縣治後

共賦堂 「在舊縣圃內。」

回瀾閣  、障川堂 俱在舊縣圃,宋知縣魏杞建。皆取昌黎《進學解》名之,為禳水患也。見山亭 在丞廳,面挹溪山之秀。

「依綠堂  」 、「雙清堂  」 、催課亭 俱在尉司,環碧閣 俱縣尉陳子愚建。閣瞰市河,下有芙蕖,古木環之,實尉司之勝概。

《涇川館 》「在禮賓坊。」

「賞溪」 樓 在縣治酒務旁。

《白鷺亭 》在賞溪西濱,為送客之所。

風光閣 在舊治之左。宋熙寧間,有小亭在縣治西,亦名「風光。」 至紹興戊寅,知縣魏杞覽山川之勝,以為亭不足遠眺,乃即亭建閣。因為水所囓,遂移於此。

秋霜閣 在崇慶寺後。取李白詩「五月思貂裘」 ,謂言秋霜落之義。閣居兩山之間,中有澗水,清冷可愛。遇大雨,則瀑布自高而下。修竹古木,掩映左右,實水西之佳景。名人題詠甚多。

濺玉亭 在秋霜閣前。亭跨澗水,每遇雨,則有懸崖瀑布之聲。

「雲錦堂 」 在秋霜閣後,橫跨西山,廊廡皆為閣道。

「清湍亭  」 、「回溪閣  」 、涼風閣 俱崇慶寺之旁,皆取《李白詩語》以名之。

領要亭  、回波亭 俱劉遺民釣臺側。「風玉亭  」 、清節亭 俱在妙相寺,題詠頗多。可賦亭 在法相寺,亦有題詠。

迎春亭 在縣治東三里。明知縣陳大綬建。熙光亭 在水西書院之後。明督學黃洪毗建。響山亭 在縣治西北五里響山。明知府羅汝芳建。題曰:「山鳴谷應。」

煙雨亭 在縣西寶勝寺前。枕山面溪,煙景如畫。

太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