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妙因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嘉泰中建,明洪武、正統間重建。

延壽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嘉泰中建。明洪武甲子重建,後廢。萬曆甲戌里人雷鑄等重修。法華教寺 ,在城北九十里。宋嘉泰中建。明正統戊辰重建。

壽昌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治平中建。明洪武乙卯重建。立為叢林。

雲山教寺 在城東北一百里湖北山,唐時建。明嘉靖中,都綱圓釗重建。

護國教寺 在西北三十里。明正統初建。嘉靖乙酉,副綱正惠重修。

天寧禪寺 ,在城西北一里。刱建未詳,明洪武中廢。天啟元年,知府關驥、邑人湯賓尹捐募建造時掘得小獅子二枚,小石碑一面,上有「古天寧寺」 四字,知為勝地,因復其名。

皇清初。禪師恆證開法於此。寺後為黃金山。左有桃。

園橋後因寺中飯僧,又名「長生會。」

硤石教寺 在城北一十五里。順治三年建。按:古硤石寺久廢。宋林逋有《遊硤石》詩:「燈驚獨鳥迴晴塢,鐘送遙帆落晚汀。」 邑人梅超中、高詠嘗遊此,有和林逋詩。「尋求古跡,因復其額。」 今按:寺在硤石橋側,去鎮半里。故老相傳為古硤石,即此。今土人呼為大乘庵。

太平教寺 在城東南七十里,宋紹興中建。對亭庵 在景德寺內佛殿西。

翠雲庵 在城北十里敬亭山。唐大中二年,裴休建廣教寺,因卜靜室於此。元末燬。明宣德中,里人建庵故址,名曰「翠雲。」 嘉靖中,圮邑御史陳希美改建憑虛閣曰「凌雲。」 崇禎戊辰火,知縣謝元朓復建閣曰「雲齊。」 壬申,知縣陳泰來又於最高處建額「珠樓。」 四方文士遊歷題詠者甚多,不可悉記。

一峰庵 在城北十里,即敬亭山之一峰。唐大中時,為廣教茶亭,後燬。明正德丙寅,寺僧宗海重建。嘉靖中,知府羅汝芳留題刻碑。

永慶庵 在城東二里許。明崇禎中,僧融觀募眾捐建。

宛津庵 在小東門外演武場側。明崇禎壬申,僧明堂募建。

松隱庵 在城東六十里,宋咸淳庚午建,明洪武癸亥重建。

萬松庵 在城東六十里。宋咸淳中,里人陳德純建。明洪武、宣德、嘉靖間修。

清隱庵 在城東六十里,元至正中建,明正統、景泰中重修。

覺照庵 在城東六十里,元至正中建,明洪武乙丑重修。

海雲庵 在城東七十里,元至正中建,明嘉靖間重修。

東溪庵 在城東五里東溪橋側。明萬曆初,郡守王嘉賓建東溪橋,郡人立祠祀之。金陵僧性恆建庵於祠內,故名,即「杯渡庵。」

般若庵 在府治左岡上。明崇禎中,僧性蓮修。明鏡庵 在城東北一里。明萬曆中建。

《金露庵 》在小東門。

西樂庵 在城西里許。明萬曆中,孝廉吳伯敬為僧性果建。栖霞講師法通曾講《楞嚴》其中。知縣尹三聘復鑿井於庵前,以濟行者。

金粟庵 離城里許。明崇禎初,里人詹應鵬建。心佛庵 在城南柏山寺半里許。明天啟癸亥建。

皇清順治丙戌,僧超晟修。康熙初,徒性權建塔庵左。

南華庵 ,在薰化門外南壇側,明萬曆年圮。崇禎辛巳,郡守錢敬忠復建,僧慧天住持。

法露庵 在城北五里橋,順治庚寅年建「秀水庵 」 ,明萬曆元年萬鵬建。

青溪庵 在響山潭上七里。青溪舊有觀音橋,故亦名觀音橋。《庵碑記》現存。康熙五年,庵僧元德募府鎮廳縣及鄉士大夫捐貲買河,上自夏家渡,下至館驛前止,禁絕漁釣,永為放生河。庵僧守之,歲輸河稅。

半山庵 在七里岡下。康熙間,郡守龔鯤捐俸為「半山和尚。」 在柯建。在柯以畫名。

草庵 在城南張家橋。明萬曆中,僧本建。募造,大學士申時行題額。

閒雲庵 在城南雙羊山麓。明萬曆間,僧思修遊京師,與修佛事,賜紫歸建。湯賓尹請《藏經》,全部貯焉。

護衲庵 在城南半里許,近柏山寺。

《應住庵 》在城南仁村,明庠生梅景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