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西峰山

大有山 ,在縣東六十里。

招隱山 在縣東陵陽鄉之南,丫髻仙隱此。金山 在縣東六十里,為南陵界。

金霞山 在縣東六十里。

五溪山 ,在縣西二十里。

清泉嶺 在縣西十里許。

靈鶴山 ,在縣西南十里。

龍池山 ,在縣東南十里。

玉屏山 ,在縣西四十里,與九華並峙。

南陽山 ,在縣東南六十五里。

古長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有僧舍。宋范仲淹讀書其內,更名「讀山。」

真武山 在縣西四十里,龜蛇二山遶前。魚龍山 在縣南七十里,有小魚龍洞,「由深谷而下,有大魚龍洞。其洞凡七,流水相串,編筏秉火可入。中有綠魚白鳥。有洲渚喦壁嶙峋,如玉筍,如蓮花,如攢戟,有玉桂,有芙蓉碙,有鐘鼓石,有仙人棋盤,有出龕仙翁,有獅子仙蛙。奇形異狀,皆山川之氣融結而成者。」

五溪河 發源並自九華。一曰縹溪,出飲猿潭;二曰澗溪,出蓮花峰下;三曰雙溪,出上下華池;四曰曹溪,出鳳凰嶺;五曰澗溪,出龍池,會於六泉口,經五溪橋,達梅根入江。

雙河 其源有五:「一自大分流嶺;一自斜山。一自竹溪出黃池橋,入玉田埂。一自古田聖子,出蘭春河。一自龍池上出橫溪」 ,會於雙河口。橫橋河 其源有二:一自清泉嶺,一自查坑,俱經漪港合青山水會於分橋。以上諸河,統會峽山,北流達大通。

管埠河 發源有九:「一自蟹坑,一自葛村;一自水龍山出錢家橋;一自寨山出芭芒港;一自緣子澗出丁家橋,會於橫路港;一自橫架石出社橋,經青山橋;一自大遊山出平田;一自黃蘗嶺之巔合出烏潭橋;一自西坑出王獅橋,會於石堰,經木竹潭,與東河諸水總達大通入江。」 《銅陵縣》。

青山 在縣東二十里。一名「十里青山。」

杏山 在縣東三十里。傳云葛仙寓此種杏。城山 與杏山鄰,平坦約數十畝,名「賽城。」 有井,不以旱雨為盈涸。其勢四壁峭立,西南僅通一徑,昔人恃以避寇。

葉山 在縣東五十里。唐真人葉靜修真於此。有蓮花峰,有靈寶泉。

貴山 在葉山東,有獅子、百丈、馬鞍三峰。宋羅京築堂讀書其上,後登第,因名。

鳳凰山 在貴山東,有泉一泓,相傳鳳凰翔飲於上。宋熙寧,賜道士趙然觀於此。

天王山 ,在縣西二百餘步,以有護法寺,故名。鼇首山 ,在城東二里,有關王廟。

五松山 在縣南四里。山舊有松,一本五枝,蒼鱗老幹,喬翠參天。

銅官山 在五松山南,南唐置銅官場,故名。石耳山 ,在五松山南,一石高丈餘,其上坦平,可容十數武,有巨人跡,又號「真人峰。」

鐵船山 :在五松山前湖田之下。首尾皆生鐵,如船形。

石門山 在縣南十五里,兩山石壁對峙如門。獨山 在石門南,其山挺然獨出,故名。

伏牛山  、羊山 ,俱在縣南三十里,各以形似得名。

翼龍山 在城南三十里,邑人佘敬中命名。山上有棲雲庵。

馬仁山 在縣南七十里。山石多肖馬人,名「馬人。」 唐德宗時,有石馬妖鳴,命斷其首以厭之,易今名。時陳商王沖霄隱此。

陶家山 ,在縣東北六十餘步。昔有陶姓者居焉。

學堂山 :在馬仁山側。宋邑人陳翥築室讀書其上。

金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有金牛洞。

長隴山 ,去大通十餘里。其山下建有茶亭,邑人畢應曉有詩。

天門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其勢聳插雲表。儀鳳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群巒喬聳,形如鳳儀。

龍宮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舊傳上有龍池,因名。下有福海寺。

雲谷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雲常冒其頂。龍口嶺 ,在縣南十里。

分鄉嶺 在龍口南,東鄧源,西大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