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地也。成化間,知縣王政重建。弘治末,知縣錢瓚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喻成龍大修。
「李白書院 」 在九華山化成寺之西,有斷碑存焉。
陽明書院 在化成寺,為新建伯王守仁建。銅陵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宋淳熙中,遷於縣治東,明初因之。正德十年,知府何紹正復遷於舊址。嘉靖十七年,知縣周納復遷於東。」
皇清順治間,知縣蔣應仔、劉曰義、裴國熙相繼修之。
康熙十八年,邑人佘繼益合族重修。
「李白書院 」 在五松山。
石埭縣儒學 在縣治西。舊在縣治南。明洪武三年,知縣陳霖始建,後知縣尹安續建。嘉靖十四年,知縣陳炫改建於此。
皇清康熙八年,知縣姚子莊、訓導周體元重修。
文廟、並造《尊經閣》。
「李白書院 」 在杉山。
建德縣儒學 在縣治西。舊在縣治東,宋嘉定間移建於此。明洪武初仍之。崇禎四年,知縣楊錫璜改建西郊。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高寅移建城內舊址。
東流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縣令袁裕建,燬於兵。明成化中,知縣蕭珮改建於縣治西。嘉靖間,知縣盧洙復遷故址。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鄧繼球,九年知縣蘇弘謨次第。
修建,康熙十五年,知縣侯之桓加葺。二十二年,署縣事府同知周疆重修,並造學舍。
池州府戶口考 通志府志合載
府總
原額人丁二萬八千九百六十二丁。
順治十四年,審增實在人丁二萬九千七百九十二丁。
康熙元年審,增實在人丁三萬三百八十丁。六年審,增實在人丁三萬五百七十二丁。十一年審,增實在人丁三萬六百一丁。
十六年,審增「實在人丁」 三萬一千五百四十三丁。
二十二年,審增實在人丁三萬一千七百四十五丁,內除優免人丁二千三十二丁,實在當差人丁二萬九千七百一十三丁。
貴池縣
戶口人丁一萬二千八百八十九丁。又康熙十一年編審,新增人丁二十九丁內除見在鄉紳舉、貢、生員止免本身一丁,共優免人丁四百八十二丁。
實在當差并新增人丁共一萬二千四百三十六丁。
每丁徵銀三錢一釐五毫四絲三忽九微零,共徵《丁徭》銀三千七百五十兩四毫一絲一忽七微零。
青陽縣
《戶口人丁》五千五百三十七丁,內除見在鄉紳舉貢生員止免本身一丁,共優免人丁四百七十六丁。
「實在當差人丁」 五千六十一丁。
每丁徵銀三錢四分九毫四絲四忽五微零,共徵《丁徭》銀一千七百二十五兩五錢二分四毫七絲七忽一微零。
銅陵縣
《戶口人丁》三千九百三十丁,內除見在鄉紳舉、貢生員止免本身一丁,共優免人丁二百三十三丁。
「實在當差人丁」 三千六百九十七丁。
每丁徵銀二錢三分八釐八毫二絲一忽零,共徵《丁徭》銀八百八十二兩九錢二分四釐五毫八絲零。
石埭縣
戶口人丁三千八十一丁。又于康熙六年審增人丁十丁,內除見在鄉紳舉、貢生員止免本身一丁,共優免人丁三百二十二丁。
實在當差并新增人丁二千七百六十九丁,每丁徵銀三錢五分五釐九毫七絲一忽零,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