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不石城名者也。唐崔燾封石城縣男,其屬于東海耶? 北平耶?海豐耶?黔中耶?不可知矣。宋文天祥遣趙時 賞以一軍取道石城,復寧都,此贛之石城也。南唐更 割地析置,則今贛之石城,為劉宋之寧都,即漢之贛 矣。唐仍梁羅州,本石城郡,析置縣,則今辯州之石城, 為趙宋之吳川,即漢之高涼矣。兩石城今仍稱縣。若 漢所置石城縣,惟今貴池耳。《志》稱姑孰、敘州、樂平、東 陽、永康皆有石城山,潤州有石城鄉,雷州有石城所, 常熟有石城,真定曲陽有元石城,砦宋王懋《叢書》僅 云兩石城,一在金陵,左思所謂「戎車次于石城也;一 在竟陵,莫愁所居之石城也。」已不知貴池之石城漢 縣,且以庾信賦為「左思屯石城」為次石城矣。余嘗從 里中出,入道瑯山,望石城漢舊縣,低徊不能去。逢父 老子弟及過客,譚古今石城同異,析省置廢,因辯之, 以告來者。崇禎甲申夏五月

《梁南太原郡城考》
前人

江淮間。三國時為戰爭之地,人避而不居者各數百 里。晉平吳,民乃各還。自元帝立江左後,流徙而南者, 或居江北,或居江南,或江北,而更徙于江南,皆寄也。 因僑立州郡以治之,所以安之也。隋九江郡之在梁 也,梁置太原郡,領彭澤、晉陽、和城、天水。隋平陳,郡縣 並廢,立龍城縣。開皇十八年,改名彭澤。《梁書》無志,略 附見于《隋書》。書稱太原未嘗分南北,以《禹貢》州圖領 之。彭澤與晉陽、和城、天水,詎相及乎?夫《詩》詠太原,即 《春秋》之晉陽也。故冀州域,漢天水為秦州。故雍州域 南太原,宋屬秦州,僑襄陽,齊僑漢中;南天水,宋治巖 州,屬雍州,僑襄陽,齊仍焉。和城,宋新立,故豫州。南頓 域,齊分屬豫州之南汝陰,西南頓又分屬南豫州之 廬江,皆寄治也。梁承齊,又統以太原,別立晉陽、和城、 天水、僑彭澤,其流徙者蓋未已矣。《齊書》,晉宣城,舊豫 章封內。豫章之東北相去懸遠,故以屬揚州。時彭澤 屬豫章之東北,宣城之石城亦當豫章之東北。明胡 纘宗《安慶府志》于隋彭澤注云:「即宣城。」夫豈無據。時 石城改秋浦,仍宣城屬。《宋書州郡志》亦闕焉。按《陳書》, 王淋、湓城之爭,梁江州已分南北,石城、彭澤統于北 江州,是固舊豫章封內也。南太原郡之僑于石城、彭 澤間可知也。《彭澤志》,「晉陽廢縣在東北一百九十里, 和城廢縣在東北二百二十里,天水廢縣在東五十 里,太原郡城在北五十里。」亦不云南太原,與《隋書》俱 非矣。惟《名勝志》稱:「南太原郡城,梁大同間立,旋廢,在 城西七十里。」以今城西七十里,蓋即石城,石城其所 寄也。《隋書》不並注石城,而僅注彭澤以附載,不必致 詳。《彭澤新志》遂引之以為徵耳。《貴池志》又云,建德有 太原城。此為廢而徙立,猶齊之和城,既屬南汝陰,又 屬西南頓,又屬廬江,分而散寄,託籍暫安,未必環城 郭為衛也。《建德志》不載,無乃闕乎?以其道里方所,彭 澤、石城壤相接,東流,故彭澤析唐析秋浦之太原鄉, 予至德南唐,析貴池之晉陽鄉益東流。太原本石城, 有立名,自梁,其或土斷而籍離,或事平而復還,其故 猶江左之繁昌本豫州襄城屬,僑襄城及繁昌于春 穀,乃襄城還而繁昌寄矣。然則《繁昌》可因之以名縣, 太原、晉陽亦可因之以名鄉也。余故為考焉,以俟知 者。

《貴口辯》
前人

貴口,秋浦之流所自入江也,今稱池口,為水道要衝。 崇禎癸未清明日,楚帥左良玉移師來屯,月餘,還鎮 武昌。乙酉四月初,左又拔營向闕,左夢庚屯四十餘 日,乃下板子磯,師潰始返。按《宋書張興世傳》:「沈仲玉 至貴口不敢進,遣間信報劉胡,令遣重軍援接。張興 世、壽寂之、任農夫、李安民等三千人至貴口擊之,與」 仲玉值交戰。《鄧琬傳》:「張興世屢戰捷,仍進斷賊上流 錢谿。貴口苦戰平定凶逆李安民隨興世遏斷錢溪, 別統軍貴口,破賊揚覆,有貴口功。」《齊書李安民傳》:「偽 軍主沈仲玉,張引軍自」「口欲斷江」,安民《進軍合戰 破之論》。口,功封邵武縣子。是一戰而宋、齊之書,貴 口疊見也。以姥山處其上,梅根當其下。爾時貴口之 戰,上下兩地皆砦,曰斷江,曰上流。姥山梅根實濱江。 蕭景陽撰《齊書》于之文加「魚」,雖篆書無之。猶夫逐 夷之為鱁鮧,時魚之為鰣也,貴口之為蓋以梁昭 明食魚而美。封為貴池也。「貴」作奚疑焉?《綱目質實》 注貴口于銅陵,以貴山之口當之。夫貴山去縣東六 十里,與南陵接壤,宋、齊之書不應稱上流斷江,且《志》 稱貴山以宋羅京之貴得名,羅為理宗紹定間人,又 不應以趙宋為劉宋也。《質實》譌「貴池之口」于貴山之 口,凡讀史者略過矣。胡三省注司馬公《通鑑》,于貴口 則云「今之池州貴池口也。」斯為得之,非貴池人,此不 可以不辯。

《池州防守議》
劉城

今夫所防守者土地也,而防之守之者人也。人和聖 賢正論也。池無險而難堅,有瑕而易動,是故固人心 尤急也。曷言之?池壤平達,三面受輪蹄,東南盡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