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金柱山 在郡治西三里三江口。鮑、劉、沙、宣、歙諸水,經姑溪入江,奔瀉於此,形家病之。明萬曆間,民掘地得金。邑令章嘉禎請於郡守陳璧,割千金買田為址,築土成山。初名「鐵淋壁」 ,以西方屬金,改稱「金柱。」 建浮圖以鎖水口,邑乃裕。歲久水嚙岸盡圮。

皇清康熙四年重築,增廳一、亭一,植桃柳百餘,與佛

舍之修竹,茂林相映,每夕展眺,滄洲古渡,塔影橫溪,不岩壑而居然勝景云。

武山 在郡治東六十里永保鄉。形如蛤,又如覆鬴,故亦稱「鬴山」 也。獨塞湖咽,多漁網蟹斷。磨盤山 在化洽鄉,去郡二十里。晉鎮西將軍謝尚守采石,駐兵於此,其地即將臺。

寶積山 ,在化洽鄉,去郡二十里。舊傳山產青綠,故名。昔孫仙姑煉丹其下,今丹池併崖壁石刻猶存。

白壁山 一名石壁,在郡治北二十五里化洽鄉,濱江三峰中拔起如堊,有石似龜伏,俗名「龜山。」 傳言上有白玉,采者眾,遂不產。北峰下洞石多佛形,名「千佛洞」 ,俗祈嗣於此。岩洞數十,陰峻難躡,青林文篠,覆蓋棋枰石,殆古隱士居也。又李白與崔宗之乘舟,月夜,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白衣宮錦袍坐舟中,兩岸觀者如堵,白旁若無人。按白詩「秋月照白壁,皓若山陰雪」 十字,殆不可方,真興會所到也。

望夫山 一名棗子磯,在郡治西北化洽鄉。高一百丈,周二十里。《寰宇記》云:「昔有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之,久乃化為石。」

金山 在郡治東北石城鄉,出銅類金,古稱「丹陽銅」 ,今不產。

馬鞍山 在郡治西北,近慈湖港口。舊有神祠,吳赤烏時建。山濱江,洲渚輔之,故岩崿不露六七里,環山足漵,中可蕩舟。山形瘦削,鑱刻彌見姿秀。小洞曲通,連貫不一,賞識者比之「采石」 云。名以肖形,山靈不樂受也。

葛陽山 在郡治北四十里。上有羊耳洞,藤蘿隱蔽。洞前方石,相傳為葛仙翁棋局。東上窈折曲秀,有八仙臺、潘母床,大石寬坦,彷彿存枕跡。相傳潘母亦仙去。山若張雙翼,環抱村落百餘家,最為幽勝。

慈姥山 一名「鼓吹。」 在郡治北四十里和尚港,為梁昭明太子讀書處。山產圓竹,聲中音律,可為簫管。上有丁蘭祠。彌陀寺、臨江樓,其左峙也。積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湧,估舟嘗依此以避采石。望夫之下得此,岩壑益勝。

鸚鵡山 在郡城北四十五里,連葛陽山。山有鸚鵡石,雌雄各一,每遇雷雨,鸚鵡子從石中迸出,圓潤如卵,土人多得之,用以治病。有石嵌空側出如半帆,遊雲霧中,尖長丈餘,俗呼為「船尖峰。」 東壁諸巒插天,環顧拱揖,昂首招呼,如欲來船上者。

「老山   。」 《象山   》,《褚角山》。

小山   。「鶴頂山  。」 洞陽山。

「抄山   」 、「松山   」 、周家山。

《師家山  》《蘭子山  》《朝山》。

牛頭山  、《馬山》。

大江 在府西,即揚子江也。又西則曰「西江」 ,又名夾江。

丹陽湖 在府城東南,跨多福、黃泥、積善、湖陽等鄉,徽、池、寧國、廣德諸州之水匯之,與江寧之高淳、溧水皆以湖心為界,東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太平之巨浸也。

姑孰溪 在府城南,合丹陽東南來之餘水及諸港來會,過寶積山入江。按《江源記》:「姑浦口南岸立津,以譏行旅。」 姑浦有港,舊經郡城中。宋建炎始新築城,限溪流於城外,西入大江。

采石新河 在府城北化洽鄉采石鎮西,牛渚磯東。《水經》云:鎮市牛渚磯,屹然立江流之衝,水勢湍急,大為舟楫之害。宋熙寧三年,開新河於磯後,南接夾河,西北達大江,舟行遂獲安濟。昔開采石新河,乃何主簿督工,晝挖夜合,不能成功。或謀多用鍬鋤以待,明日見有石透露土外,遂併力抉之,得一石函,內有碣云:「繁昌何主簿,抬我上高岡。」 遂以石函與碣埋高埠,河路始通。和尚港河 在府城北四十里,一名慈姥磯。昔楚僧真定見慈姥磯波濤甚險,時有覆舟之厄,遂發大願。以錫杖挑土成河,分其水勢,以便行舟,故名和尚港。

思賢港河 在白壁山下,去府三十五里。因謝朓、李白、崔宗之皆過此賦詩,後人思之,故名「思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