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測,夙多仙跡,雲氣蒸布,誠為洞天福地焉。」 大荊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高二十五丈,周九里,上有鶴跡石,云古仙所遺。又相傳為卞和得玉處,即此山。山口村落千餘家,桃竹陰森蔽日。山脊繕巍剎,傳自晉唐。垣鐫石佛,宛似飛來峰。陟峻嶺,挹江影,湖煙蒼茫萬狀。憩石約丈餘許,可觴詠多人。明直指駱駸曾見陡岩平峙,水涯,大書二字曰「寒壁蘚蝕多年。」 嘉靖丙申,水部許用中培邑文筆峰,禁市僧伐石,遂分俸買山作記以垂不朽。

小荊山 在大荊山西北,高廣不及三分之一,東南麓有龜文石,下有穴,云龜所出,與大荊兩山遠出歐陽湖上,夾面對立,狀類蛾眉,比二梁為新出矣。

蟂磯 在縣西南七里大江漘高十丈,週圍九畝七分。按《埤雅》:「蟂,老蛟也。」 今磯南有石穴,廣一丈,深不測,為蟂所居,昔時常出害人。《圖經》云:寧淵觀舊在其上。觀本唐水心禪院,歲久廢為羽林庵。明建靈澤夫人祠。世傳吳孫權妹蜀先主妃歸省其母,回蜀至江上,聞先主殂哀殞,葬此山。又云:即龍女祠,禱風濤者不爽。祠築自驛磯,後江水衝塌無存。明成化間,邑令陳源鼎建於今所。其地隸濡須北岸,登磯而望,止見蕪湖,故明高帝有「蟂磯煙鎖在蕪湖」 之句。

萬石山  、團兒山  、周家山。

膺蛟山  、黃山   、夏家山。

「小赭山  。」 鐵獅山  。《齊羅山》。

馬鞍山  、貓兒山  、《牛角山》。

大江 在縣西五里

中江 ,按:范曄《後漢書郡國志》云,「蕪湖中江在西」

長河 在縣南半里。源出廣德、宣州,過縣前西行稍北五里注江。舊有吳波亭,今廢。

青墩河 在縣南,有洲曰「青墩沙」 ,即周文育克徐嗣徽處。

匾擔河 在縣東十里。東達宣徽,北達姑孰溪入河。

石硊河 在縣南三十五里。源出石硊山,過石硊市,合魯港河,注入大江。

西湖池 在城外西北一百步,廣二十畝。勾慈二港 在縣東四十里,即鳩茲也。按《左傳春秋》載楚伐吳,至鳩茲,杜預志則為皋彝,《輿地志》則為皋茲。按今縣有港曰勾茲,西距縣四十里,與預所指在縣東之地正合。然地一而名四,音近而字殊,則世俗相傳之譌也。蕪湖水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陽湖,西北流入于「大江。」 漢末嘗於湖側置縣。

天城湖 一名「天聖湖」 ,在縣東南一十四里,廣一百八十頃。

「歐陽湖 」 在荊山,歐陽元遊此,遂名。

鱉洲 在縣河入江口之南,長三里,與蟂磯相對。

魯明江 在縣南,與繁昌分界。昔魯仲明居此,故名。按:《十二國紀年》,「孫孺與楊行密戰,行密於魯明港作五堰,以輕舟給行密軍食」 ,即此。櫓港河 ,在縣南一十五里。

繁昌縣

獅子山 在邑南三十里春穀鄉,高三百丈,有石巉岩,雄踞如狻猊,故名。絕頂有石室,其下為清涼寺。再下東麓為寶定庵。明弘治間銅陵占為己地,邑長以其險僻無產,聽之。此山在馬仁西,峰嶂奇變,實堪圖繪。左大石方廣數丈,勢若犢伏,名「眠牛峰。」 旁湧一石,如牧豎然。山下望之,煙蓑雨笠,長鞭短笛之形宛具。右「雙仙峰」 ,在豸山後,兩石矗肩如躡。附山椒石壁數十仞,鷹隼巢之,猿狖穴之。其中松杉竹樹與紅泉碧澗相錯,吞吐雲霧間。土人以其雲氣驗晴晦,亦奇觀也。

馬仁山 ,舊名馬人。在邑南二十里金峨上鄉。高二百丈,縱橫聳峭,形類人馬。唐德宗時,石馬妖鳴,斷其首以厭之,易今名。有峰曰韜玉、曰龍首、曰羅漢、曰雙桂。寺為蓮社院。望雙貓石壁一折而入,林莽覆澗如行隍中,「韜玉」 、羅漢諸峰森拱。院後西折為觀音岩、洗硯池,隱士王翀霄宅址也。近池峰名「漏月」 ,仲秋望夕,月魄與峰口對,光若懸鏡,注射峰中,下容數人,如邃室然。隱靜山 在邑東南三十里銅官鄉,高二百八十丈,舊傳杯渡禪師棲隱地。峰五:曰碧霄,曰桂月,曰鳴磬,曰紫氣,曰行道。有泉二,曰金魚噴雲。金魚在碧霄峰,噴雲在桂月峰下。旁有洞,曰「宿猿」 ,群猱嘯聚,叫風號月,人境凄冽。寺當五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