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十七卷目錄

 廬州府部彙考一

  廬州府建置沿革考

  廬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廬州府星野考

  廬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十七卷

廬州府部彙考一

廬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貢》
揚州之域周為廬子及蓼六舒巢國春秋

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初,屬淮南王國,又為六安國。後分其地立廬江、九江郡,舒、居巢、合肥、六等縣屬之。東漢於其地立侯國。《五》、三國先屬吳,後屬魏,築無為城於濡須江口。晉為淮南、廬江二郡地。宋齊兼置南汝陰郡。梁置南豫州,治合肥。後改合州,置郡更煩。後入北齊皆因之,兼置北陳郡。隋初,改合州為廬州,大業時,州廢,復廬江郡置廬江霍山縣。唐武德復為廬州。天寶初,改廬江郡。乾元初,復為廬州屬淮南道,於壽春置盛唐霍山縣。楊吳置昭順軍節度。南唐因之。周世宗改保信軍。宋初因之,屬淮南西路,後復為廬州,增立英山縣。建炎初,為本路安撫司治所。元初,置淮西總管萬戶府,尋改廬州路總管府,屬淮西江北道,改無為、六安為州。明改廬州府,領州一、縣四,屬南直隸。後益以鳳陽之六安、英山二州縣。弘治中,又置霍山縣。

皇清因之,屬江南省安徽布政使司。領州二,縣六。

合肥縣:附郭。

漢置合肥縣,屬九江郡,又為逡遒地。東漢合肥侯國,屬九江郡。晉復為縣,屬淮南郡。南北朝宋改汝陰縣,屬南汝陰郡。齊因之。梁屬汝陰郡。北魏置合州陳慎縣屬梁郡。東魏改平梁郡。北齊置北陳州。隋廢郡,復合肥縣,屬廬州。後廬江郡、唐因之,俱廬州治。宋初如舊。南渡後,改慎為梁縣。元為廬州路,州路俱治此。明為廬州府治,併梁縣地入之。

皇清因之,編戶六十五里。

廬江縣

漢舒縣地,屬廬江郡。晉、南北朝、宋並因之。齊置廬江郡。梁又置湘州。後齊州廢。隋郡廢,置廬江縣,屬廬州。後廬江郡,唐因之。宋以縣割屬無為軍。元改無為為州,縣仍屬。明改屬廬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里。

舒城縣

周春秋舒子國。漢為舒及龍舒縣地,屬廬江郡。東漢因之龍舒為侯國。晉為舒縣,屬廬江郡。南北朝、宋、齊、梁皆因之。隋省縣。唐開元中,析合肥廬江置舒城縣,屬廬州。後廬江郡。宋因之。元屬廬州路。明屬廬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五里。

無為州

商周並巢伯國地。秦襄安縣。漢因之,屬廬江郡。東漢為居巢、臨湖、襄安三縣地,屬廬江郡。三國魏築城,名「無為」 ,州名始此。吳治濡須塢。晉襄安縣。隋襄安後省入巢,置無為鎮。唐因之。宋太平興國間,於城口鎮置軍。熙寧間,又增置無為縣。元陞路,後改州屬廬州路。明省縣,仍領縣一,屬廬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九里。

巢縣

商南巢周巢伯國。秦居巢縣。漢、晉因之。南北朝梁為蘄縣,屬南譙郡。隋省入襄安。唐初置巢州,尋改縣屬廬州。後廬江郡,宋因之。南宋陞鎮巢軍。元廢州復為縣,屬無為州。明如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里。

六安州

周《春秋》六蓼國地。漢六安國,屬廬江郡。晉改縣稱六,屬廬江郡。南北朝宋省入舒。齊為開化,屬安豐郡。梁屬北沛郡,又置岳安縣,屬霍州。隋開化分置霍山縣,屬廬江郡。唐武德中,置霍州。貞觀廢,屬壽州,改盛唐縣,屬壽春郡。五代後晉改來化,後復稱盛唐。宋初,廢霍山、盛唐二縣,置六安縣。政和中,陞為軍,隸壽春府。元改州,屬廬州路。明因之,初割屬臨濠府,後復屬廬州府。屬縣二:

皇清因之,編戶五十里。

英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