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黃柏嶺 」 在高溪嶺西,路通桐城。

「高溪嶺 」 在治南七十里,通桐城,上有五顯廟。「牛觔嶺 」 在秀山口之後,旁有磁器一窯未啟,蓋元末避亂所遺者。

白羊岡 ,在治東二里。岡有二石羊,蓋古時墓旁遺物。左慈「變幻」 之說,非是。

龍頭岡 在治東北二十里。慕城登冶父之路。盤石岡 在治東二里。以土墩連疊,故曰「盤石」 ,曰「盤蛇」 ,非。

《見洋岡 》:在治北六十里。行者至此望見焦湖之水,故名。

掘斷岡 二一在黃屯,一在治西四十里。龍王岡 在治北三十里,上有「廣濟利澤龍王廟。」

「土長岡 」 在治東北六十里,與巢縣分界。「伏虎岩 」 在冶父山伏虎庵前。

百尺岩 在伏虎庵右

白佛岩 在冶父山之陽,白石屹如佛坐,亦曰「白佛嶺。」

觀音岩 :在大凹山下。有庵,因岩為名。

風洞岩 在大凹山第二峰。岩上有庵,右一洞,深不可測,投之以草,隨氣飛起。

祖師岩 ,在秀山裡,舊傳伏虎禪師所居。「香爐峰 」 ,在秀山內,以形名,浪傳有仙飛昇於此。

起峰 :在治西三十里。舉人朱輔宅於前,因以為號。

「西峰 」 :在釜頂山上。其峰尖秀,高插雲表。《獅子石 》:在獅子山上。

仙女石 ,在大凹山上,立如人狀。《冶父碑》作「仙女岩。」 俗謂重九江魚,上至山澗。

水簾洞 在南門外河邊,舊傳「左慈隱處」 ,今石門已塞。

桃花洞 二,一在礫山,一在竹林寺旁。

毛公洞 ,在毛公山。其洞廣九尺,深三尺許,兩頭有門,毛公讀書處,其石窗石凳猶存。洞旁產白牡丹,每歲所生,不一其地。相傳公父母愛此種,一日忽問有白牡丹否公應之曰:「有時飛雪滿天,無從得此念,何以慰父母心?」 望天哀籲。少頃,遍山皆花,後遂種延不絕。嘗有人移植者,則不活。

蓮花洞 ,在毛公洞北半里許。洞門僅容一人入內,高廣丈餘,頂上垂石蓮花一朵,造化自然,雖巧工不能鑿。洞背岩石上,露出一足膝脛指,儼然生成,光澤可翫。地僻人罕至焉。

「雲隱仙洞 」 在庵旁。

鉛山洞 「在治東七十里鉛山下。洞口僅容一人入,兩旁有水流溪中,取沙淘煎,日可得銀五六分。俗相傳,洞內有銀礦。明嘉靖三年,大旱,飢甚,附近居民吳姓者夥六七人,備薪燭乾糧,自辰時入內,高廣丈餘。行里許,見小蛇尺餘如蛆。又數里,見石如門。又十餘里,前一河隔斷,水湍急,深莫測,不能渡,遂回。及出洞,次」 日午時矣。二十三年旱,有復入者,所見亦如前。今洞門湮塞。黃石仙洞 ,在黃屯山

龍門洞 ,在黃屯山內。

擊虎墩 在治東北七里。俗傳伏虎禪師擊虎處。上有禪師廟,今廢。

望湖墩 在治東十五里。昔官設之烽墩也。以其去湖不遠,故名「望湖。」

九女墩 在治東十里。舊傳,「九女葬父,負土成墳」 之餘者。古有蠻王墓,恐其疑塚也。蠻王不知謂誰。

寨墩 ,江淮用武必爭之地。古人屯兵之寨,所在有之,不能悉具。

孤神墩 :在治東南三十里。舊名「孤城。」

將軍口 在治東北七里石屋山過嶺處。夾山口 在治東北八里許,東顧、暖塘二山夾處。

石峽口 ,在磚橋山內,路通「灰河。」

白楊口 在治東七十五里,路達無為。

石龍口 :在治東北七十里馬頭山。

小關口 在治西三十里黃銅山邊,以其次於冷水關,故名。小

新河 在治東半里。楊吳時鑿,旁引作枋水,西流入東水關,遶學宮,出南關會繡溪水而注之湖。

作枋河 在治東北三里。水出冶父、東顧、塔山等山,入東河,會南河之水,注湖而達於江。世傳楊吳聚枋木以作宮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