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戚家橋 在州西南三十里。元至和間,戚氏建,後廢。明嘉靖壬子,同知鄧向榮甃以石,民賴之。雙龍橋 在州東四十里。相傳唐張路斯、鄭祥遠二人化為龍,戰於此。元至正間,民李氏建,後廢。明洪武間,知州王成作木梁以渡。今如舊。木場鋪橋 在州北四十里。明洪武間建。官橋 在州南六十里。元至正間,官建。

廣濟橋 在州西南五十里。元至正間,洪氏女建。

荻沖橋 在州南七十里。元民徐氏建。有「至正壬午碑。」

永濟橋 在州東二十里牛放岡。諸葛𨋮、王之賢建。

普濟橋 在州東謊劉畈後圮。州守王所善重修。

廣濟橋 在民教場口

洪濟橋 在橋頭張鋪

永祠橋 二一在州西,一在槐樹廟。

永濟橋 在州西雙澗口。

長安橋 在州西「老人倉。」

遠濟橋 二一在州西,一在高家店。

長壽橋 二一在州西,一在桃灣。

永壽橋 在州西七里河。自廣濟以下十一橋,俱義民。唐寰修建。

利涉橋 在州東二十五里。

大橋 在州東北二十里。

施家橋 在舒城路。世傳自元至正間,富民施氏捐金造,遂名。後因山水衝圮。明洪武乙卯,知州王成造木梁以渡。萬曆癸未,知州李懋檜令善民王之賢督修。

七里橋 在州西七里,久圮。康熙十一年,郡人黃九錫、善民余朝佐捐募重修。

下符橋 在州西南七十里。世傳元至正間,有二黃虎、二小黃兒,夜出噬人畜。鄉人患之,請法師下符以鎮。有富民洪氏怪其事,於下符處掘地數尺,得二大黃金獅、二小黃金獅。後洪氏女以獅鎔金造橋,故名。

祖師橋 在州治西南九十里。相傳有四川僧人廣圓遊方至此,精於禪理,眾僧尊之,因建此橋。後圮。明洪武甲子,州判李頤造木梁以渡。「會龍」 橋 在州治西南九十里。世傳漢武帝南巡,州民至此迎接,故名。

上龍津 在通濟門外,俗名「上大埠口。」

下龍津 在武定門外,俗名「下大埠口。」

上打石渡 在州西二十里。

蘇家埠 在州西南四十里。

裴家灘 在州西二十里。

周家埠口 在州西二十里。

許矮子埠 在州北二十里。

斷簰洪 在州西四十里。

九公沖 ,在州西南七十里。

兩河口 ,在州南七十里。

單家埠 在州北六十里。

段家嘴 在州北三十里。

埠口渡  。漫水渡  。陡山渡。

裴灘渡

英山縣

石門 在羅田縣界

林關 在縣東七十里

金家橋 在縣南三里

百丈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義橋 在縣西五里

賀家橋 在縣北十五里。

太平橋 在縣北三十五里。

三河口渡 在縣西二里。

清憩渡 在縣西北四里。舉人夏惟坦有《記》。接官亭渡 在縣西門外,今廢。

仙人台渡 在三吳鄉,世傳仙跡今存。

霍山縣

梅子關 在縣東二十里。

金雞關 在縣西四十里。

木門關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

太平橋 在北門外

赤欄橋 在東門外

鄧家橋 在東關口

撞山橋 在縣北三里

高橋 在縣北五里

通光山橋 在縣北十里。

淮西第一橋 在縣北二十里。

洛陽橋 在縣東二十里。

白虎橋 在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