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僧綱司 在教弩臺,今廢,舊址猶存。

《道紀司 》在白鶴觀,今在東岳廟。

本仁倉 在東鄉

弘濟倉 在南鄉

廣義倉 在西鄉

博愛倉 在梁鄉

濟惠倉 在店埠鎮

永豐倉 在城隍廟西北,知府宋鑑創。城破被焚。後重建。將「惠民倉」 額移置倉門。

預備倉 在縣學東南。今改建廬陽書院。惠民倉 在府治東南。知府龍誥建,賊焚,基址尚存。

育嬰堂 在南門準提庵左。康熙三十六年,知府張純修,邑令賈暉倡募士民同建。

漏澤園 在西平門外

「義塚 」 在大西門三里岡,計四十餘畝,原係焦氏地,懷遠將軍王基妻姚氏置。姚氏性仁孝,好施,歸王未幾,姑病篤,剜肉療之,如丁未蝗旱賑穀、己未發粟、壬申賑粥及米。并附《志》之。

外州縣

廬江縣治 舊在三思橋北,今儒學基不知何時始。宋建隆二年,大理評事、守廬江令謝惟士拓前崇明館地重建。元修後廢,無所考焉。明洪武乙巳,知縣伍塾改置愷悌坊北,即今治也。宣德元年,知縣黃惠重建。中更王、劉諸尹相繼修舉,規制始備。弘治七年,知縣胡暘拆改儀門為三座,建馬房於其外西南偏。十八年,知縣劉瑄修衙神祠。正德四年,知縣李錫因正廳卑隘,後堂皆傾圮莫支,宅左建「退思軒」 ,以便公餘憩息。五年,乃新正廳,高敞軒豁,侈於舊規。六年,建後堂及左右廈。七年,知縣馬鐄因其遺址,復儀門舊制,而高廣過之,重建六房,馬科、架閣庫列峙左右。十一年,知縣劉夢熊始新宅制,並創君子亭於其東北池中。嘉靖元年,知縣何律修治露臺、甬道、戒石亭、馬政廳、鼓樓、吏舍、監房,而又益進思軒於其宅之右。十六年,典史王福重建幕廳,而縣治之規制益備矣。至明末寇燬。

典史宅 ,在正廳之東偏,廳堂內房左右廂共十四間。壬午賊燬,止餘廳三間。順治辛卯年,典史陳德潤重修。

察院 在縣治東

公館 舊在縣治前。明正統九年,知縣黃金蘭遷於察院前左,北向。

新公館 在舊公館左。明嘉靖三十八年,知縣湯彬買民潘子寧地創建。

冷水關巡檢司 在縣治西三十里。

陰陽學 舊在縣治西南,久廢。明正德十年,知縣劉夢熊興學,創建於櫺星門前左。嘉靖四年,知縣周良會遷於縣治前左。

醫學 舊在縣治南,久廢。知縣劉夢熊重建於櫺星門前右。嘉靖四年,知縣周良會遷於陰陽學相對。

僧會司 在金剛寺內

際留倉 舊在縣治西丁字街。明景泰二年,知縣李顯遷於縣門右。以上俱廢。

預備倉 在南門橋外。舊凡五所,四在各鄉,知縣胡暘合建於此。明嘉靖己未年,知縣湯彬移於城內馬神祠前,歲久傾圮。萬曆己酉年,知縣章達令老人盛朝用督工重建。崇禎壬午賊燬,止餘屋六間。十一年,知縣耿廷籙創建西房三間。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孫弘哲重修,仍令《鄉約》周其

朝督工添造東房七間、西房五間、門面三間、繚以周垣、守以倉夫、稱完固云。

舒城縣治 在城之中。明洪武三年,知縣員義建。天順王紀、徐頤、嘉靖何偁增修改造。明末寇燬。今現在。縣正堂三間,大門三間,儀門三間,土地祠三間退省堂三間左右司房十六間庫房三間。

典史署 在正堂東

上察院 址存

待院 址存

東察院 址存

小察院 址存

春風館 址存

稅課司 址存

陰陽學  醫學 址存。

僧會司 址存

濟留倉 、宜惠倉  、預備倉 ,址存。

無為州治 正廳三間。明初,知州唐元亨創。宣德七年,知州王仕錫重建。天順五年,知州楊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