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稅課司 譙樓西。今裁革。知州唐可封因舊址創府館,今廢。

「道正司 」 在城隍廟。

僧正司 在觀音寺

《漏澤園 》在東門外棗林岡。

英山縣治 在城之東門德化坊。元末土人知縣段朝立建設後燬於火。明洪武三年,知縣朱陵重建。天順五年知縣朱瑀重修,規制始備。堂三間,扁曰「忠愛堂」 ,東西為庫,次為後堂,有「上」 字亭。稍後中為知縣堂,堂中路為戒石,覆以亭。左右翼為六房,前為儀門,左為土地祠,為寅賓館三間,右為獄,為吏廳,前為大門,上為「鼓樓。」 鼓樓前為「榜廊」 ,為《申明亭》,為《旌善亭》。

典史署 在正堂東

察院 在縣治東

巡檢司 在七引店

陰陽學 在縣治西

僧會司 在縣治北

預備倉 在縣治儀門左。

存留倉  、社倉 ,俱廢。

漏澤園 在縣西門外

義塚 在縣西門外

霍山縣治 在城之中區。明弘治甲寅,崔令創之。正德壬申燬於兵,黃令新之。至萬曆壬午,朽蠹已極,董令復營造焉。踰四十年又圮,陳令再補葺焉。明季流寇破城,悉付煨燼。宰茲邑者,咸僦民舍,二十餘年無能肯構也。

皇清順治十年臘月,廣寧欒令毅然以《復興》為己任。

首允父老之請,先捐金市材以倡。凡為楹者百有餘計。工費浩繁,紳衿慕義,不逮什二,不費民間分文,民亦若不知有興作也。工始於冬季之望,不半載而落成。正堂三間,川堂三間。正堂前、捲軒三間。前為月臺,兩翼為吏胥房。前為儀門;門外為土地祠、寅賓館。再前為大門,為「彰善」 、「癉惡」 二亭,為屏牆。

典史署 ,在正堂東。大堂三間,後宅三間,住房東西各三間,廚房、書房、書吏房、馬房俱全。察院 舊有東西兩院,久燬,僅存荒基,今始重建。

巡檢司 二:一在千羅畈,一在《上土市》。

陰陽學 在馬神廟東,今廢。

醫學 在「陰陽學」 右,今廢。

僧會司 在西門外,基存。

預備倉 在縣治側

東倉 在馬神廟西,改建書院。

養濟院 舊在開運寺西,已廢,今另建。

廬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

本府。合肥縣附郭。

廬州府儒學 在府治東。肇於唐會昌,盛於宋咸平,廢於紹興之兵亂。乾道以後,帥守趙磻老、翟朝宗繼新之。明宣德中,同知謝庸修。正統初,知府揭稽重建,後知府史濡益𤣱相繼增飭,歲久漸圮。知府高汝行大修之。中為大成殿,東西廡各十三楹。前為櫺星門,為戟門,後為明倫堂。堂東為進德、正誼,西為崇道、育英四齋,又後為尊經閣。嘉靖十年,詔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六箴》碑。」 州縣悉如其制。萬曆三年,知府吳道明增建興文樓。明季兵燬殆盡。

皇清順治三年,知府吳允昇重建。康熙二十一年知。

府薛之佐大加修葺,堂廡門柵,煥然俱新,復建「名宦祠。」 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畢其工。

孝肅書院 在廬州城南壕內,舊名「香花墩」 ,明弘治,知府宋鑑建。嘉靖中,御史楊公瞻重修,於南岸建屋數楹,以居其子孫焉。

合肥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舊在威武門外。宋淳熙中,郭振遷於三賢書院,即今址也。明洪武初,知府張義撤新之。景泰二年燬,知府史濡拓地重建。弘治間,知府馬金建尊經閣,制略同府。天啟間,知府張正學、知縣陳琯重修。明末燬於兵。

皇清順治三年,訓導蘇紹軾募建。後知縣方象璜訓。

「導宰、維翰」 相繼增修。康熙二十一年,知縣范時著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