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聖殿兩廡

青陽書院 在縣東六十里巢湖之上,因山為名。余忠宣讀書處。

外州縣

廬江縣儒學 「舊在南門內。元至正中,縣尹兀顏綱修。明洪武七年,知縣傅鋐遷於三思橋北,在今縣治東。洪熙間,知縣黃惠重建。天順、成化間,知縣王慶、梅江劉紳相繼修葺。弘治間,知縣胡暘重修,更置號舍。正德七年,知縣劉夢熊闢民地而大其制。嘉靖四年,知縣周良會拓蛟龍雲雨池以增其勝。嘉靖間,劉裁,又」 新之。崇禎五年,知縣張雲鶚建文昌閣於堂後,賊燬。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周迓祚建廳三間;康熙六年,知。

縣孟述乾捐貲重建殿廡及櫺星門。康熙十六年,知縣盧《均天》、教諭李大濩募建明倫堂。康熙二十二年,知縣馬光、教諭王《琳徵》、訓導丁象臨重修殿前牆垣、泮池、門柵,并建官舍。

毛公書院 在縣東北七十里。明嘉靖初,知縣周良會即漢毛義「讀書處」 故址建之。

舒城縣儒學 在縣治西。元至正燬。明洪武初,知縣員𥫃建今地。宣德乙卯,知縣劉顯重修。後知縣楊縉、陳魁士、教諭傅敏功、雷芳相繼增葺。明末寇燬,僅存大成殿。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何朝聘捐俸倡修。

無為州儒學 在錦繡溪北。宋皇祐間建。崇寧初,徙漕臺東,尋復故址。元燬。明洪武初,知州王奉訓建。正統初,知州王仕錫增修。萬曆間,知州「查志文、趙範、陳嘉賓相繼修葺。」

皇清康熙三年,知州李祐之、訓導曹鼎臣捐修。《十九》

年兩廡將圮,知州王國輔、學正史逸孫、訓導何嗣和協力捐募修建。

巢縣儒學 在縣治西。宋紹熙間,知縣江琯創建,趙登善繼之。元「季兵燬。明洪武初,知縣桂廷用重建。嘉靖間,改建於慈氏寺。萬曆中,巡撫吳桂芳過邑,以舊址為勝,捐俸協助,復建於故基。後知縣王寧、陳倫相繼修治。」 明末寇殘。

皇清順治十四年,教諭魏侯聘修葺。康熙十一年,知。

縣于覺世重修

六安州儒學 在州治東北。始建於元大德,而成於至元間。明洪武初,知州薛敬重建,王成繼之,制乃備。後知州何勝、包弘益、金山李袞「相繼增修。正德間,知府徐鈺更新之。嘉靖間,知州邵德久、歐陽德、同知鄧向榮。萬曆間,知州楊際會、李懋檜、同知劉垓,先後修治。」 明末兵燹,舊制多殘。

皇清順治三、四年,安廬道趙振業屬「學正涂廷楹加。」

葺「兩廡」 舊制,寇燬無存。康熙二十一年,知州陳恭捐俸重建。學正孫謙、訓導光宏賁協力捐募,建學門官舍。

武陟書院 在州西五十里。宋焦炳、焦煥嘗讀書於此。

懋中書院 在州城北壇前。明嘉靖間,州守歐陽德建,聚諸生講學於中。

英山縣儒學 在縣治西北。元至元間,知縣段振建,燬於兵。明洪武中,知縣朱陵建,隋贇重建。宣德末,知縣賀完重修。隆慶間,知縣葉世行、教諭漆星大復加修葺。天啟間,知縣楊世祿改遷北門外。崇禎四年,署縣事府訓導丁立表復改於城內治北。

皇清初,知縣陳震先修葺。

霍山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弘治乙卯,始立學,知縣崔中、吳霖相繼營建。嘉靖十三年,知縣歐紹說重修。萬曆間,知縣陳維翰遷於河北,後知縣黃守經改遷舊址。明季寇亂遭焚。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欒元魁重建。

廬州府戶口考        通志

府總

原額人丁三十六萬八千二百二十七丁。內除《編審》開除故絕逃亡人丁外,見在人丁二十三萬三千九百八十五丁。

順治十四年,審增實在人丁二十四萬二千五十一丁。

康熙元年審:「增併節年招徠實在人丁」 二十五萬一千八百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