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5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佐聖宮 在南門內

梓潼觀 在子胥臺東,宋時建,祀文昌神。永真觀 在縣學西南。

白鶴觀 在教弩臺西,元時建。

崇寧觀 在西門內

普濟庵 在三河雙港橋。

慈雲庵 在河東岸

廬江縣

金剛寺 在縣之東南紫芝坊。舊名「光化」 ,吳主建,以居伏虎禪師,久廢。明洪武五年,僧溥結庵其上。十六年,開設僧會司。永樂、宣德、正統間,僧當徹、靖安、寧真相繼增建。嘉靖五年,從密募修。其後小墩名「光化山」 ,有碑可據。嘉靖三十年,僧法正、宗祐真言募化重修,規模益大。崇禎十五年賊燬,止餘天王殿至。

皇清順治十年,又遭延焚,寺僧弘倫重建草舍三間。

供佛

冶父寺 在縣治東北二十里南慕善鄉。唐伏虎禪師所創。宋賜額曰「實際禪寺。」 元泰定僧聰建。明永樂、正統僧智興、大寧相繼重建。成化、弘治以來,方珍、明善續為修理。

皇清順治四年,閩僧星朗雄重建右廊山門并禪堂。

金牛寺 在縣治西北四十五里廬江鄉。宋僧安雅建。明永樂間,僧堅守重建。正統間,僧守暄建毘盧閣。

妙光寺 在縣治西北六十里廬江鄉雙龍山。元僧無隱創建。明洪武僧妙瑩,永樂、宣德僧了興、守昱相繼重修。成化、正德以來,方瓔、方理又拓大之。崇禎十五年,賊焚。

甘泉寺 在縣治西三十五里龍池山之麓。不知創于何代。元泰定甲子所置。橋石字刻現存。明洪武二十年,僧守靜建。正統、成化間,戒僧定祥繼修。嘉靖元年,定華、宗欽重建。

三寶寺 :在縣治西三十里。僧宗儒、真實相繼重修。

龍泉寺 在縣治南四十里。上有古蹟。明嘉靖元年,僧真安重建。

覺海寺 在縣治北五十里北慕善鄉。明宣德九年,僧守晞重建。

大隆寺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元僧無涯建。明永樂三年,僧可靜重建。今佛堂尚存。

勝因寺 在縣治南三十里。明景泰五年,僧正秀修。嘉靖間,僧明缸增建法堂。

皇覺寺 在縣治西四十里。明洪武三年,僧妙寧建。景泰、成化間,大宣、明弗相繼增修。嘉靖四年,宗悅又拓大之。

竹林寺 在縣治東六十里。宋慶元五年,僧祖南建。明天順五年,僧法慧修。正德十二年通寶重修。

福昌寺 在縣治西北四十里。古碑相傳始于唐。上有九井,石礎徑二尺者數十。明嘉靖間,僧真欽重新之,後焚。

光明寺 在縣治東南六十里。明景泰三年,方𤣱重建。

皇清順治十一年,僧行瑞重修。

麻城寺 在縣治東南二十里。元僧善建,後毀。明正統間,僧方德結庵居之。天順己卯重建。弘治、正德間,方傑重建。

伏虎庵 在冶父山頂。唐光化元年,伏虎禪師建,即「廣濟利澤龍王廟」 址也。明正統十四年,僧大安建庵於其北。成化十五年,方璵新而大之。今廢。

雲隱庵 在縣治東北三十里。明正統初,僧衍慎建。弘治七年僧道員修。

觀音庵 在縣治西南四十里大凹山麓。明洪武己未,僧瑛建。山有觀音巖,因名。正德戊寅,僧德能、圓寶重新之。

風洞殿 在大凹山第三峰巖。

抱龍庵 在縣治南四十里。

真武觀 在縣治西門外。明永樂間,知縣黃惠「命道士唐嗣堯建。景泰、成化間,曾彥初、龔迎祥繼修。正德十二年,傅久昌增建。賊焚,道士倪清源重建。」

汪聖殿 「在小西門外。明洪武初年建。天順二年,知縣王慶重修。嘉靖甲子年,知縣劉裁增建法堂。」

楊公庵 在縣治東北三里。宋有楊公得道禪師之墓。土人追思,建庵于其上。明隆慶間,許三錫重修。至今庵與墓俱存。

五顯廟 在縣前直街

大慈庵 在北門外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