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泉雖小而泠然可愛。唐李思聰有《麻溪》詩云:「泠泠一帶清溪水,遠派來通歷陽市。瀟瀟出自碧湖中,流入楚江煙霧裡。」

沙河 出東郭五里曰龍口。又十里曰沙河。劉夢得詩曰「沙浦」 ,《王暉鎮張文昌詩》曰「送客特過沙口堰」 是也。亦名浮沙河。再泝五里曰鍼魚嘴,出江直江南人頭磯。鍼魚其土產也,他水無之,因得名。

新河 由縣河西派引流開勝橋而南,鑿城壕環流城下,周圍四繞,流入大江,舟楫往來,環抱如帶。

歷陽湖 在州西治。縣東治距六十里,悉為湖,而中有岐,近州曰歷湖,近縣曰麻湖,周百餘里。傳聞歷陽之郡,一夕化而為湖。見《淮南子》夢得詩所謂「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 是也。古有老姥,遇兩書生,謂之曰:「此地當為湖。視東門石龜目赤,其期也,急上山,勿反顧。」 自此姥數往視龜,門吏久覺之,詐塗雞血於龜目,姥一見遽走,地已為湖矣。明太祖定和陽,避孫德崖之亂,嘗乘牛渡歷湖,水入麻湖旬日,故歷陽又謂之龍駐湖。永樂中,郡吏目張良興希開田功,計鑿河以涸之,湖遂廢。湖之陽有姥廟祠,古之神姥也。邇歷陽山五六里,阜接其麓,曰姥丘,故麻湖亦名姥湖。湖之所泄曰姥下河,入於江。

澧湖 在州西十五里。受麻湖水,至當利驛港入江。明永樂初,吏目張良興奏步為田,利病與麻湖同。

百戰塘 在烏江東北

烏江 在州東北四十里,即亭長艤舟待項羽處也。晉始署為烏江縣。今故治址尚存,土多黑壤,故名。

當利浦 按《古志》:晉王濬過三山,王渾遣人邀之。濬曰:「風當利,奈不得泊。」 即此處也,故因為名。在州東南十二里。明洪武中,改設驛舍於橫江門外,後移城中。今廢。

千秋澗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

葉公渡 在州南六十里。

萬柳堤 在州東長壽鄉,柳煙瀰漫,一望無際。龍潭 在州南八十里康泰圩旁。

倒水潭 在州南十五里太陽橋南。

狗兒潭 在州南三十里。

拖鍬溝 在州北三十里。

香泉 ,距州四十里。自雞籠山西北迤三十里,突伏峻麓,至是中斷,崛起小山,名曰覆釜。赤土頑石,草木不茂。泉在山下,一名香淋湯,一名平痾泉,又名太子湯,謂梁昭明所浴也。按張僧鑒《潯陽記》云:「雞籠山磵中有纍石,若出人力,水深尺餘。朝夕輒有湧泉溢出如潮,時刻不差,朔朢尤大,氣常如沸。」 豈即此泉耶?宋元慶間,郡守王季立甃湯池浴院,郡人耿憲、龔頤正皆有記。泉南為香社寺,宋建隆初惠濟法師所建。元季燬於兵,明初復新之。有寄老庵,宋集賢孫莘老所築,秦少游為之《記》,今廢。昭明亭在山巔。上有雙松甚古,傳為昭明手植。舊有樓祠。昭明久廢迨。嘉靖中,郡守孟雷更葺之,尋亦廢。洗心亭原在池中,後圮,復徙池上。康熙十二年,州守夏瑋捐修。

含山縣

蒼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山勢峻拔,上有泉曰「白龍潭。」 傳云「昔陳希夷曾隱於此,有白龍教以蟄法。」 潭方廣不一、二丈,水深僅及骭,而淙淙石罅間,去來莫測也。中有龍子,長三四寸許,紺背而丹腹。平時人自水中弄之,出水即不復動。郡每禱雨,恆請龍其中,即匿不可見。潭旁產茶,香色獨異,即以潭水瀹之,乳花凝白,蘭氣襲芬,經宿不變,真佳品也。

太湖山 在縣南六十里。舊時江流泛濫,洼瀦為湖,山以臨湖上得名。後江徙而南,湖化為田,而山猶存。奇峰十餘,削立秀挺,狀如列戟。東峰之麓為太善寺,少東三里有仇侯故宅。西峰搤天河之曲,內入巢湖,外出揚子江,中峰則無用禪師普明塔院也。左山曰東亞,右山曰西亞,中阜曰缽徑。上折碑,漫漶入寺,躡磴登塔堂。礱石精質,賊兵嘗燃之不能壞。塔西為錫杖泉。山西有接引諸庵。其陽曰「鼓山」 ,有「大徹院」 ,為鶴巖禪師創建。

白石山 ,《列仙傳》云:「歷陽有彭鏗石室,見夢得詩中。」 《寰宇記》云:「石室在禱應山,亦名白石山,去含山西南八十里。」 山有洞,須頫僂而下,約十步許,乃漸高廣,莫測遠近。又有二石龍,鱗鬣悉具,產鍾乳、石燕。唐開元敕禁採樵,賜名禱應大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