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柳林橋 在縣東十里柳林溝。

撥米橋 在縣東五里撥米溝。

永勝橋 在縣西三里

遇仙橋 在縣大市街東。

殷家渡 在縣南七十里西九都。

張家渡 在縣南八十里東九都。

司家渡 在縣西五十里十二都。

鄧家渡 在縣南七十里東七都後河。

王海渡 在縣南八十里東九都。

魏家渡 ,在運漕,通無為州。

王家渡 在東七都王家港。

左家渡 在縣南八十里海子口。

尹家渡 在東九都菱角灘。

胡家渡 在東七都

東關渡 在東關,通巢縣龜山。

和州公署考         州志

本州

州治 居城中,前代建置莫考。唐劉刺史有《廳壁記》。宋時有「惠政」 、「仁樂」 二堂,皆廢。明甲辰,參軍郭景祥俾知州張純誠修之。宣德八年,知州蕭雲舉更造中廳。嘉靖間,知州易鸞重修。左為和豐庫,右為架閣庫。又東為贊政廳,西為外庫,東西列掾舍。庭前為戒石亭,前為儀門五間。門外東為土地祠,又前為馬廄六間。西為州獄,三層。又前為大門,即「鎮西樓」 也。樓建於洪武初年,設鐘鼓以肅晨昏。

皇清順治中,知州李如蘭改題「永清樓。」廨後有山一

區,唐劉禹錫守和,築室山下,曰「陋室」 ,有銘。州同署 在正堂東。

州判署 今廢

吏目署 在正堂東南

都察院行臺 在州治東北。舊為「馬廠。」 明嘉靖元年,同知薛祖學改建。大門三間,儀門三間,正堂三間,東西抄案、皂隸房共六間;穿堂一間,後堂三間,東西庖湢、書吏房各三間。今廢。

察院行臺 在城隍廟西。明隆慶六年,知州康誥請闢城隍廟西南官地建焉。中為正堂三間,東西寫本抄案房各二間,左右皂隸房各五間。南為儀門三間,又南為大門三間,左右有屬候廳二層,各三間。東西肅寮、貞度坊二座。北為穿堂,又北為後堂,左右為寢房,翼以廂房、庖湢之所。又北建冰臺、整暇亭於後堂之北。

兵備道 在譙樓前之東。舊為察院。明洪武三十二年,知州陳琦改建。隆慶六年,創新察院,改今名。正廳三間,穿堂一間,東西廂房共六間,後寢室三間,左右庖湢之所各一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

公館 在譙樓之西南。舊為行用庫。明洪武三十二年,知州陳琦改建。正廳三間,穿堂一間,寢室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崇禎乙亥,俱被寇焚。知州萬民戴設法修造,一如舊制。

陰陽學 ,在譙樓前街東。明洪武十七年設,今廢。

醫學 在譙樓前街東。明洪武十七年設。後被寇焚,遂廢。今改設於桃花塢。

稅課局 舊在來蘇坊內,為稅課司。明洪武二年,改為局。正德間遷於橫江門外,今廢。

青沙坊河泊所 在州東二十里。明洪武三年設。今併入裕溪。

浮沙口巡檢司 ,在州東北二十五里。明洪武三十五年設。今併入牛屯。

牛屯河巡檢司 在州南六十五里。舊司久廢。明萬曆元年,知州康誥葺之。嗣因頻遭水患,司署復廢。該巡司久已遷移梁山。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州夏瑋詳明。移駐烏江鎮。

裕溪河巡檢司 在州南九十里。明洪武元年設,久為水湮圮。萬曆二年十月,知州康誥重建。僧正司 在州治東南,即百福寺。明洪武十五年設。

道正司 在州治西,即元妙觀。明洪武十五年設。

和豐倉 在鎮西樓前街,東西向。吳元年,知州李相始創。明增修官廳三間,神堂一間,門屋一間,廒房四號,共十二間;斗級宿房三間。

預備倉 在譙樓之西,年久頹壞。明嘉靖五年,知州易鸞改建,近加增修。官廳三間,神堂一間,廒房六座,共三十間,門屋一間,斗級宿房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