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紀家溝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拖鍬溝 在縣西二十三里。

蔣家溝 在縣西北三十里。

呂家溝 在縣西北五十里。

許家溝 在縣西北七十里。

五寶溝 ,在縣西北九十里。

泗州

謝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

高塘 :在城西一百里。

月塘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張家塘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

東院莊塘 在城西北二十里。

西院莊塘 在城西北五十里。

王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觀音塘 :在城西北三十里。

劉家塘 在城北九十里。

張家塘 :在城西北三十里。

孫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陶家塘 :在城北九十里。

陳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杜家塘 :在城西北三十里。

撞堡溝 ,在城西北五十里。夏潦通淮,冬涸。大沱溝 ,在城九十三里,水流入汴。

小沱溝 在城北十三里。水流入汴。

洗馬溝 在城北七十里。土人傳云:「徐偃王洗馬於此,故名。」 夏月水通安河。

黃岡溝 在城西二十里,又引湖水入淮。寇家溝 ,在城西五十里,通甓山湖水入淮。章家溝 ,在城西一里,沙湖水由此入淮。《盱眙縣》

護城堤 在縣西北沿淮河南岸。明萬曆五年,巡按御史餘姚邵陛所築。自翟家河起,至五塔山麓止,長七百二十丈,高一丈,闊八尺,勒石于凹面,曰「邵公堤。」 萬曆二十一年,巡按曹重修,今漸圮。

三壩 在縣西北,今廢。昔時三壩人民最椆,今多半在河身,不可辨也。舊說:中壩即今蛤蜊壩,又下壩名「望金橋。」

澗溝壩 霧澗中石壩,長數丈,闊則半之,高一丈,築之最堅,其上可以亭欄供眺望。此壩蓋埂一壑之驟潦,恐其衝蝕民居,實佳績也。

天長縣

石梁堰 ,按《通志》,在天長縣。《唐六典》「天長有石梁堰,源出滁州」

金溝 在縣東北。乃汴河經金溝集以達于邗溝,隋煬帝鑿,今皆湮沒。

馬塘 在縣東三十里

萬安塘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高脊塘 在縣東三十里。

周塘 去縣三十里

福勝塘 在縣南三十里。

田家莊塘 在縣西二十里。

汊澗塘 去縣四十五里。

戚家塘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丁塘 在縣北四里

榆林塘 ,去縣二十五里。

富家莊塘 去縣三十五里。

清塘 去縣四十里

三十六陂 按《東都事略》載,蔣之奇遷淮南路轉運副使,歲饑,募民興水利以食流冗,溉田九千餘頃。如揚之天長三十六陂,與宿之臨渙橫斜三溝,其大者也。

樂樂堤 在縣北十里。舊《志》稱煬帝遊邗溝西下,至此宴樂而名。今呼「鴈落墩」 云。

邵公堤 西城外堤,邵時敏所築也,往來便之,呼「邵公堤。」 堤為二橋,亦呼「邵公橋」 云。

放生池 ,江映鯤所置也。舊雖有堤,而時雨漲溢,往來者猶病涉焉。江增高倍薄,沿堤植桃柳數百株,春時爛如錦綺。復因沼為池,築亭其上,顏曰:「觀生。」 蓋觀乎鶴天魚渚之各遂其生也。夫以疲邑而當金陵、淮揚之衝,供車賦馬,歲無虛日,而能以仁民之餘育及物類,其視彼習家池之山公倒載者,為何如哉!

救生堤 在東門城外。明崇禎五年,胡尉申龍所築。先是洪水泛漲,人多胥溺,堤一築而來往無虞,名曰「救生堤。」

宿州

牌湖堤 在州東北九里,可灌田五百餘頃。南運糧溝 在南門外,夏月水漲,通澮河,冬涸。北運糧溝 在北門外,夏月水漲,通小河,冬涸。馬溝 ,在州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