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嘉靖十三年,知縣謝廷舉奉巡撫御史張唯恕改建,今廢。

義學 在縣西,知縣魏宗衡修。

懷遠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季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唐蔚、教諭王景章即故址創建。成化十七年,淮水漲溢,學圮於水,移建縣治東。正德七年,提學御史黃如金、知縣李豫復移建今學。嘉靖二年知縣徐玠、九年知縣任俊,十七年知縣商承學。萬曆二十二年知縣王存敬,崇禎十六年知縣莊祖誼,相繼修葺。明季寇殘,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傅鎮國、教諭申詒芳。康熙十

一年,知縣于鴻漸、訓導余潛飛相繼捐修,稍復其舊。

西山書院 在縣西荊山之麓。明嘉靖十三年建,今存遺址。

義學 在城隍廟左。知縣于鴻漸因舊社學修舉。

定遠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宋淳熙六年,改建縣治東南,後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縣朱玉即舊址重建。正統二年,知縣沈安修。弘治間,知縣朱恭、曾大有、章澤相繼重修。嘉靖三十三年,知縣高鶴捐修。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高萬仞、訓導談《志》仝修。康熙

三年,知縣徐杆捐俸加修。

青雲書院 在東後街。明嘉靖十二年,知縣高璧建。

義學 在縣治南

社學 在城四坊各一所。在鄉二十九所,北爐鎮一所,明嘉靖二十七年建。

五河縣儒學 原在縣治東。元至大間,徙縣治西北。明洪武三年修建。嘉靖間,河溢傾圮。十五年,知縣蕭文明遷於澮河北。天啟七年,知縣陳善學又遷於澮濱。崇禎十六年,知縣王師保卜遷於城西鳴鳳岡,添建「文峰塔一座。」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李雲景捐俸修建。

書院 在《澮河》北岸。

社學 康熙十年,知縣李雲景設。

義學 在縣治前

虹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建。正統七年,知縣何誠遷於察院東汴河北。萬曆二十八年,知縣任愚「遷於舊址稍東。萬曆間,知縣伍元正、天啟間,知縣張鳳翼相繼重修。」 後漸傾圮。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府章欽文捐俸重修。

書院 :在儒學旁。康熙十二年,本府知府章欽文捐俸銀五十兩創建。

義學 知縣龔起翬於縣前隙地創建。

壽州儒學 唐宋並在東南。元移之西清淮坊。明洪武二年,知州夏侯顯修。正統七年,知州惠理、景泰間,知州王長福繼修。成化間,知州陳鎰建尊經閣五楹。弘治間,同知董豫開學前地為賢路,題其坊曰「泮宮。」 正德間,知州林僖新之。嘉靖辛卯,知州栗永祿大加修構,因水頹廢。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州李大升「捐俸助修。」康熙十八

年,學正荊拯、何琴雅,訓導程登鼎相繼修葺。安豐書院 在正陽鎮,明知州王鎣建。

湧泉書院 在城北八公山麓。明御史楊瞻建。循禮書院 在州治東北。明署學舉人黃奇士建。今改為「梓潼觀。」

社學 四所俱在城內

正陽關社學 一所

下蔡鎮社學 一所

瓦埠鎮社學 一所

隱賢鎮社學 一所

義學 在州東春坊梓潼觀。

霍丘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五年教諭于達創建。宣德五年知縣嚴敬,成化五年知縣高顯,二十年知縣蕭翀,正德六年義官許誠,嘉靖二十七年邑人許珠,四十二年鄉官時晹、余翊,萬曆三年知縣周珮,十九年知縣武之望,天啟元年知縣鄧英,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管抒素加修。康熙二年,知縣楊

顯德教諭沈德輿,十一年知縣姬之簋、訓導劉湘相繼增修。

義學 明季兵火後,書院無存。知縣姬之簋以儒學內聚星閣及東、西兩廡權為義學。

蒙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元貞間,縣尹劉正平相舊廟東空地,重建新廟。至正二十一年,縣尹李仲卿建學於縣治東南。明洪武四年,因元舊基重建。永樂元年,知縣王克學、教諭廖潛仲修之。正統五年,知縣同蠡、張本相繼增修之。成化末,知縣齊霄改修明倫堂。弘治元年,縣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