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大山 ,在縣東七十里。山高大,因以名。

華蓋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山頂似蓋。「郎公山 」 ,即寶公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泉塢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有泉清澈可鑒。槎枒山 在縣西七十里。古有槎枒寺。明洪武間,改建圓通禪寺。又有芝岩洞。

韭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以地暖多韭,故名。鍾離人王唯忠嘗據山壘石為城,民之依者九萬餘人,城壘遺址猶存。

塔子山 在縣北五十里。有古榻,恐「塔」 誤作「榻。」 白石山 在縣北三十五里。有白石,故名。大紅山 在縣北三十五里。山有紅石,故名。高山 在縣北四十里。上有大禹廟,俗稱廟山。喜羊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三峰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山有三峰,秀麗特異。有禪窟洞,外狹中寬,深不可測。在禪窟寺前,寺後有石窟泉。

劍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舊傳山有寶劎,雨過時或倚立路旁,夜中光見。

橫澗山 ,在縣西北七十四里。上有壘石及澗泉,兵火時,嘗屯禦於此。

磨盤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形如磨盤,為南北大道。

三山 ,在縣西二十里。

白茅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山產白茅。石牛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有石似牛。

鶴背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

喜龍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

五尖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

豁鼻山 在縣東六十里。元末,沈仁起義兵於此。

東山 在縣東六十里

小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銅骨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郎峰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山有石碑。

登高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鳳凰山 在縣南二十里。昔有鳳止此,故名。大現嶺 ,在縣西北二十里。

小現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駱駝峰 ,在縣西北七十里,山形似駝。

銀嶺 在縣東四十里

兔子岡 :距縣六十里。

浮蘆岡 在縣西南七十里。

石羊山 ,在縣東十里,上有石羊。

池河 在縣東南六十里。自廬州巢縣界流入縣境,東北流入淮。

洛水 ,在縣西九十里。自白望堆流入壽州境,屈曲北流,至新城村南十五里入淮。

水瀠湖 ,在縣東四十里。

大橋湖 在縣東南五十里。

楊亭湖 在縣西九十里。

石塘湖 在縣西北十五里。

清洛澗 在縣西八十里。

白澗 在縣西三十五里。

沙澗 在縣北三十里

柘塘澗 在縣西六十里。

馬長澗 在縣西二十五里。

烏沙澗 在縣西南七十里。

南澗 在縣西北七十里。

苦竹澗 在縣東八十里。

桑家澗 在縣東三十里。

香花澗 在縣東九十里。

銅城澗 在縣西八十里。

查塘澗 在縣西八十里。

放生池 在縣治西南

白蓮池 在槎枒寺內

鳳凰池 在縣治東

曲陽池 在縣治西

簪井 在縣東南二十里。

古井 在城隍廟前。泉清,汲之不竭。

珍珠泉 在縣西四十五里。

馬跑泉 在縣西北

五河縣

金岡山 :在縣西南二百八十里。色純黃,形勢尖聳,故名。

翠柏山 在縣西南六里。高阜壁立,藂柏挺秀,故名。

淮河 在縣東二里

澮河 在縣南門外。源出河南歸德府永城縣馬長河,東流經宿州,過靈璧縣固鎮橋,至邑南,東流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