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見兩旁有鐵柱

虹縣

廢夏丘縣 漢縣也。後齊復置。後周改曰晉陵。開皇中,復曰夏丘。

霸王城 ,在縣南二十里,廢。

潼城 在縣東北七十里。漢僮縣,屬臨淮郡。莽曰成信。東漢為侯國,屬下邳國。晉潼縣屬下邳郡。後齊置潼州。後周改宋州。《漢書》作「僮」 ,《隋書》作「潼。」 按地以水得名,當作「潼。」

羊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相傳為古虹州,城陷為湖。南有高阜,霧露中人猶見城郭樓臺之狀,或疑即相城,相訛作「羊。」

《隋堤 》煬帝導汴水。此汴河堤也。隋築之,故名。漢王臺 ,在縣南三十里,遺址荒蕪。

看花臺 在縣南一里許。古時臺側多花木,今蕪廢。

「秦橋山」 石 山產美石,宋都汴時,采石於此。今城東陡門地方為昔日磨石場,遺有石屑。壽州

廢陳留郡 在故安豐縣東北五里。梁置郡縣。隋開皇中廢郡,改縣曰潁陽。唐貞觀元年,省入汝陰。

廢壽春縣 在州西四十里。漢為九江郡治。晉、隋為淮南郡治。內有楚王祭淮壇。《六典》云:「安豐軍,古壽春也,其城築自楚考烈王。」 《文獻通考》云:「羅城為楚考烈王築,子城即宋武帝所築。」 安豐城 ,在州南六十里。漢屬六安國。東漢屬廬江郡。隋屬淮南郡。今為安豐鄉。

劉關二城 在西正陽,與潁州接界。《潁州志》云:「漢末,先主依袁氏於壽春,先主城淮東,關公城淮西,以屯軍。」 今關城唯半存耳。按《元史》:「至元九年,董文炳築兩城於正陽,以遏宋兵。十年,宋將來爭,霖雨淮漲,舟師薄城,文炳病創,子士選拒卻之,城遂完。」 即此二城也。後人訛為劉關之所築。

張飛城 ,在正陽東南四里。

西曲陽城 ,在州東北八十里。漢縣,屬九江郡。晉屬淮南郡,齊時廢。

青岡城 在州西二十五里。晉謝元等禦秦軍時築,今遺址存。

壽昌城 在八公山東南。梁帝堰淮水以灌壽陽,水勢日增。元魏揚州刺史李崇於八公山之東南,更築一城,以備大水,州人號曰壽昌城。硤石城 ,《通典》云:「梁大同中,於硤石山築城拒東魏。」 按《北史》,魏孝明時,梁遣遊擊將軍趙祖悅襲據西硤石,更築外城,逼徙緣淮之人於城內。《唐紀》:「武德七年,討偽宋輔公祐、李世勣」 ,步卒渡淮,拔壽陽,次硤石,即此。

下蔡城 ,在州北三十里。古州來也。梁置汴郡,大業初改縣。唐武德四年,置渦州。周顯德三年,分遣丁夫數萬城下蔡。四年,徙壽州於下蔡。今廢,改為鎮。

相國城 ,《南史》「陳大建五年,吳明徹攻壽陽,齊遣王琳拒守,明徹乘夜攻之,中宵而潰,齊軍退據相國城及金城。」

花苑城 ,在下蔡河東南五里,遺址存。

棟城 在下蔡城西北

安城 在州南安豐塘。梁裴邃攻壽陽,至安豐城,克之,即此。

魚林城 ,在安豐塘之側,下鴛鴦門水至此六十里。

鬥雞城 ,在州西南三十里。

鼓樓 在州治前

鐘樓 在州治前

讀書樓 在州南「隱賢鎮。」 唐董、李二賢所居之地,基址猶存。

春申臺 在州東北隅。相傳楚春申君黃歇所築,今遺址存。

鳳凰臺 在南門外。相傳嘗有鳳凰至此。鬥雞臺 ,在州西南三十里,俗傳楚王嘗鬥雞於此。

米家臺 在正陽西,相傳米芾所築。

晝涼亭 在州北五里。下有石屋金梭堆,有寨,有井,有祠,今廢。

《環漪》亭 :在安豐塘內,知州栗永祿建。

豐慶亭 在芍陂上。以陂田水利,垣場豐稔,故名。今廢。

小史堞 ,《方輿勝覽》云:「在安豐,魏武帝遣小史何友憲開,因以為名。」

芍陂 在安豐,即楚相孫叔敖所作「期思陂。」 漢王景、魏劉馥、鄧艾、晉劉頌、齊垣崇祖、宋劉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