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宗時所築。以禦金。或云「理宗時天長民立十六砦。以避李全之亂。」 此其二也。

朱壽昌故里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大瓦屋 》明太祖車駕幸橫冶山,居民張童倪朝見,命有司賜「瓦屋三間。」

宿州

相城 在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下。漢沛郡治相,今為相城鄉。《東漢志》註云:「相故城在符離縣西北。」 古碑云:「相故城蓋帝顓頊之所築也。」

符離城 ,在州北二十里。秦置。宋李顯忠復宿州,以縱部曲致敗,即此地。

陽城 ,在州南。秦縣,陳勝生於此。

蘄縣城 在州南四十里。秦置。漢屬沛郡。晉屬譙郡。隋大業間,屬彭城郡。唐屬宿州。顯慶元年,省穀陽入蘄。《漢書》:「陳勝起兵於蘄大澤鄉」 ,即此地。

臨渙城 在州南九十里。本漢銍縣,屬沛郡。晉屬譙郡。梁改臨渙郡。唐以臨渙隸亳州。宋隸徐州。南渡後,縣廢。今為渙陽鄉。

菑丘城 ,在州東北六十里。

新城 在州北境,即宋、齊所置睢陽郡。

竹邑縣 《括地志》曰:「即符離。」 漢竹邑、符離并屬沛郡,晉并屬沛國。本二縣,隋省竹邑入符離也。亳社 在相山翠微,周武王頒殷社於諸侯,以為鑒戒。宋共公都相,因置亳社。

隋堤 在州城東南。隋煬帝欲觀揚州瓊花,自汴開河,經宿與靈璧至泗,長一千三百里,以便舟楫。兩旁築堤種柳,工未竟而祚移今,其堤尚名「隋。」 明萬曆二十九年,知州馬獻圖以黃水時浸城址,乃於城北東西接隋堤,築護城新堤數里。今與隋堤不復辨今古。

鄭陂 漢鄭渾為沛太守,於蕭相界上興陂堰之利,沛人頌之,以太守姓名陂,志不忘也。即今梧桐山下陂是。

國府園黃堂基 在相北城,即伯姬焚死處。劉真簡故里 在相城澤門內。六朝劉子珪推當世大儒,比古之曹、鄭,諡曰「真簡」 ,此蓋其梓里也。

《薛長卿傳》:「《魯詩》處 在相城內中元寺。」 漢長卿初以《魯詩》授龔勝,龔舍後以御史大夫東歸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為榮,懸其安車,傳子孫。今寺後有碑。

桓君山藏書處 漢成帝以桓譚藏書多待詔門下,時謠曰:「挾桓君山之書,富於猗頓之財。」 今藕花墅即其藏書遺址,後人立石識之。

「惠義堂 」 即州治之後堂。元廉訪僉事金元素有詩刻壁上。

文山書院 元監郡木撒飛《德政記》云:「主領四學,尢所盡心,以文山書院久廢,延師儒,設弟子員,以起東齋。」 今廢。

石屋 在相山後背石壁上佛像天然,下有石井。

望仙樓 在州治北閔子鄉打鼓山。元廣平守,郡人劉湛建。

扶疏亭 在州治後北城上。東坡守徐嘗遺《墨竹》一本於宿,宿人鐫石,構亭貯之。元季燬於兵,明弘治初,州守曾顯庸修復之,得殘碑二塊,亦貯於亭。

曬書臺 在閔子鄉閔子墓側,子騫曾曬書於此。

籌河臺 在符離北岸。明工部侍郎白昂、郎中婁性督理河務,相籌於此,故名。

「漢《三百有五碑 》」 ,在相祠內。

宋宣和《封崇惠侯敕 》二碣俱在相祠內,漢作八分體,宋作中書體,鐵畫銀鉤,堪為字法模楷。靈璧縣。

洨侯國 故城在縣南。漢洨侯國。東漢為洨縣。應劭曰:「洨水所出,南入淮。」

潼城郡 ,在縣東北七十五里。東魏置臨潼郡,後齊改潼郡。梁置潼州,後齊改睢州,尋廢入潼郡。隋開皇初廢郡。

固賢城 ,在縣北七十里。舊傳為晉錮欒盈之地,後去《金》作「固。」

霸王城 ,境內凡三座,皆項羽所築屯軍之壘也。一在縣西南七十里,一在城北七十二里,一在城西北七十五里。

古城 ,在城西北一百里。

垓下 本漢洨縣。《漢書》「洨有垓下聚汝漢。」 莽曰育成。按《文獻通考》:垓下在虹縣西五十里,今即濠城也。項羽至垓下,兵少食盡,漢兵圍數重。羽夜聞四面皆楚歌,大驚,悲歌泣下,乘駿馬與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