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四月 朔日簪皂角葉。八日供浮屠烏飯,十六日晚以月占年。

五月 午日,姻親餽禮。是日,啖角黍,供蒲艾,貼道符,飲雄黃酒。小兒繫綵絲香絡於背,塗雄黃於額耳,以避時氛。運漕水鄉亦往往有鬥龍舟者。十三日,城鄉俱祝「關聖誕辰」 ,演劇誦經,各聽所便。月內多斂貲為醮。

六月 六日曬衣,入伏日,多製「六一散」 ,香薷飲以卻暑。

七月 七夕,婦女穿針、乞巧。中元以冥資羹酒祀祖先。有喪之家,親友各相餽送,甥婿輩必親到,《盂蘭會》亦間行之。

八月 中秋,羅樽賞月,用月餅、菱角、毛豆,親友餽遺,如《天中節》。

九月 重九,炊糍餅薦先有逸興者登高,是日造酒。

十一月 冬至,祀祖先前後數日,展墓如清明節。

十二月 二十三日,以飴餅、生茗祀竈神。更具細草數莖,豆少許,曰「為竈神芻馬不及舉者,俟之。」 次日除日,貼門神春聯封門紙,夕則具牲醴庶羞。祀祖先,用白魚接竈,家人置酒守歲,簫鼓爆竹聲達旦。先數日餽節。

和州祠廟考寺觀附    州志

本州

社稷壇 在印山門外半里許。

山川壇 在梁山門外半里許。

郡厲壇 在香泉門外半里許。

賢母祠 在周侯廟左,祀周侯虎母何氏也。「三賢祠 」 祀唐太學生何蕃、國子司業張籍、宋狀元張孝祥。其祠舊在儒學東廡之側,久廢。知州康誥請祀于古和書院。未幾,復改建于學門之南,即今菩提橋巷左也。

三老堂 在州治後,祀宋知州傅堯俞、范純仁、劉摯也。按舊《志》,元祐間,孫真建,規制久廢。明正德丙子,知州黃公標重建。

土地祠 在州治儀門外。歲以除夕致祭。烈女祠 在城南隅。舊在城西,明嘉靖二年,同知薛祖學改建。祀宋烈女徐氏、元孝婦劉氏、明節婦張氏、董氏、尹氏、張氏、包氏、清氏、耿氏、汪氏、陳氏、王氏、楊氏、張氏、崔氏、周氏、王氏、湯氏、劉氏,春秋致祭。

香烈祠 在州治之西北。明崇禎乙亥,流寇陷城,知州黎弘基及同知陳得、姚、學正康正諫、教諭趙世選,慷慨殉難。紳士庶民婦女死者十餘萬,或憤勇罵賊,或焚溺自盡捐軀,雖異其節,則無異也。賊退,巡按梁雲搆親臨和城,仰刺史之忠,痛郡人之禍,設壇而哭者三日。復為祠以祀之,額之曰:「香烈」 ,取其節烈足以馨香千古也。春秋二仲月致祭。

浣紗女祠 在馬神廟之右,即古漁丘渡也。今居人名為「土地廟」 ,而移其像于土地神之側。《焦澹園祠 》,在州治西北隅,今香烈祠旁內有立雪堂。

「陸秀夫祠 」 在豐山地方。

鄭艮嶽祠 在張家山。學者過守耕、羅應選等共建。迎江浦鄭艮嶽講學于此,因祠祀焉。城隍廟 在州治東南。創始未詳。明洪武元年,封「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

周侯廟 即忠烈廟,在姬家巷東,舊在橫江門內。宋開禧三年秋,和州軍民感郡侯周虎全城之功,為立生祠。淳祐七年,賜廟額「忠烈。」

關帝廟 在元妙觀東,祀漢壽亭侯關公。舊雖朔日行香,而祀典不與。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州楊繼芳乃定制「春秋二仲月。」

繼丁後一日致祭

霸王廟 在城東北四十里烏江,祀項羽。《輿地要覽》云:「宋紹興辛巳,金主亮渝盟,來乞筊神,不從,欲焚廟。俄大蛇出屋梁,又聞林木中鼓噪,若數千兵至,亮大驚散去。」 元至元壬午,縣令不蘭奚重請於朝,為本州祀典,春秋致祭。

馬神廟 在百福寺後。明嘉靖元年,知州楊天茂改淫祠為之。祀司馬之神,歲用有司致祭。姥廟 在州西三十里麻湖之陽,祀歷陽之神母也。

灌將軍廟 在印山門內城下。漢時,灌嬰修和州城有功,故廟祀。守城無功,故不從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