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東南至寧國縣,陸程一百六十里。

東北至溧陽縣,陸程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寧國府,陸程一百三十里,水程二百里。西北至太平府繁昌縣,陸程二百一十里,水程二百六十里。

自縣至

京師,水路三千七百五十里,陸路二千七百里。

東西廣九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三十五里。

形勝附

本州

《州志》:凡邑有佳山水,名人,必津津品題,以紀其勝。若廣德夾水為城,負山置郡,大溪東遶,拖白練而接天;橫嶺西蟠,擬青矛之插漢。五老迴旋于北,三峰拱峙于南,亦江左名區也。

《建平縣志》:「前為郎溪,上接桐水,下匯南湖,瀠洄環繞,襟帶一邑。鎮山拱于前,清澗枕于後,浮湖渟泓于左,赤山標奇于右,東南有茅山之挺秀,西北有三溪之匯流,其大概也。」

廣德州星野考     州縣志合載

州屬總

《後漢書天文志》:「玉衡第六星,主揚州,常以五巳日候之,辛巳為丹陽。」

《晉書天文志》:「斗牽牛、須女、吳越、揚州、丹陽,入斗十六度。」

《隋書地理志》:「揚州于《禹貢》為淮海之地,在天官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于辰為丑,吳越得其分。」

《唐書天文志》:「斗,牽牛,星紀也。初南斗九度,中南斗二十四度,終女四度。」 占:吳越郡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

《宋史·天文志》:「石申曰:『魁星第一、主吳,二會稽,三丹陽』。」

《明分野》《清類書》:《廣德斗分》

舊《志》:州于漢時屬丹陽,東晉雖徙置建康,諸史分野從其始。今之丹陽,漢時吳郡之會稽也。分別觀之,斗為星紀,蓋以日月五星起于斗。古之言天者,自牛斗紀星,故曰星紀。為十二次之首。有辨星紀之非吳、越者,曰「吳越南,星紀北。」然以曆家仰儀之理推之,則星紀在北,而光燭于南,其以吳、越當之,從星紀之所燭也。按建平縣星野同。

廣德州山川考        州志

本州

橫山 在州治西北五里許。州之鎮山也。其山高出群峰,四望皆橫,故曰「橫山。」 上有張真君禮斗臺,山半有攀蘿亭、集仙亭。其巔有龍潭,潭畔有龍王廟。宋天聖中,郡守梅詢建。上有觀音殿、明教寺,明萬曆十二年,知州陸長庚復鼎新之。郡紳濮陽棐倡族眾建關帝廟,管九皋建玉皇閣,今廢。

筆架山 :在州治西南隅。

萬桂山 在明倫堂後。明成化十年知州周瑛所築,以補地形之陁。手植萬桂,期于多賢山之命名以此。山巔為凌雲峰,有天游亭,中題萬桂山石刻,系以銘焉。凌雲之東為龍首嶺。龍首左嶺名朝陽、凌雲右嶺名橫秋。前麓中有澄心,右有顧影,左有洛鳳三池。後麓有蘭陂、松徑、雪竇、潛蛟之窟。泉清而洌,冬夏不涸。雪竇上瑛題曰:「源頭活水」 ,有州判官涂相詩刻在焉。雪竇前有古意亭,二亭俱圮。萬曆十四年,知州陸長庚重建。山前少東,舊為射圃,有觀德亭,今圮。

乾溪山 在州治東南三十里。一溪下遶,無雨常竭,白石粲然,故名「乾溪。」 峰巒疊秀,巖岫迴環,宛若簾幕,又名「簾幕山。」

石媳婦山 在州治東南五十里。上突起一石,高二丈許,如婦人形。舊傳有謝氏女守節,登山望夫,化為石。石上藤蘿薜荔縈繞,獨露其面,樵者不敢採。

石壁山 在州治東南三十五里。石山陡峻,溪流湍急,羲蒼子刻有「絕壁飛湍」 四大字在上。踏崩山 在州治東南二十五里。山石頹落,如踏崩然,故名。

飯石山 在州治東亭湖北。相傳謂張真君飯時,餘粒化為細石,如飯粒然。

石鼓山 :在州治東南五十里。上有石,類鼓形,下有石類鼓架,故名。

羲蒼山 :在州治東南四十里。其山雲峰環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