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三百丈。其最高峰頂有白佛祠,石壁上刻「天寶」 年號,遇旱禱澍,無不應者。

鷹嘴山 在州南三十里。其山特峻,絕頂一石,峭然卓立,高十餘丈如鷹,深窟容百餘人。長嶺 ,在州治東三十里。

石嶺 :在州治南二十里。

亭子嶺 :在州治南四十里。

犁壁嶺 :在州治南五十里。

轎嶺 :在州治南六十里。

峻巖嶺 :在州治南十五里。

郭嶺 :在州治南三十里。

青洪嶺 :在州治南四十五里。

金雞嶺 :在州治南六十里,即金雞山嶺。苦嶺 :在州治南七十里。

拗西嶺 :在州治西二十里。

牛場嶺 :在州治西二十里。

金牛嶺 在州治北七十里。舊傳有僧逐金牛至此,牛入洞不出,僧尋化石峙于洞門。

鐵冶嶺 :在州治北七十里。

長山岡 :在州治東十里。

紅岡 :在州治東南三十里。

東山岡 :在州治東南三十里。

九里岡 :在州治東南四十里。

郎埠岡 :在州治北二里。

橫山岡 :在州治西北二里。

楓塘岡 :在州治西二十里。

石板岡 :在州治西三十里。

七里岡 :在州治西南十里。

丁家岡 :在州治南三十里。

烏沙岡 :在州治南六十里。

銀山岡 :在州治北五十里。

白馬墩 在州治北二十五里。舊傳劉文靖洗馬,晝憩息于此。

孝義墩 在旌孝都。孝子李彭年故跡。

白泥墩 在州治北六十里。

大洞 一名「長樂洞」 ,在州治東北六十里,洞門深廣,可容千人。其左巖石乳融結,如覆鐘、如懸磬、如關、如柱、如蓮,其如禽獸狀者不可勝紀。又有石鼓,扣以杵吼如雷。其右有大石柱,儼似鰲足,崖上有「淳熙年號」 ,墨如新染。晡時日光斜照,洞門之石,五采如繪。進數十步,岐為二,篝火可入二洞內。又為小洞二:東洞峭刻瑰譎,乳膏融結,千態萬狀。北石崖愈奇,巖下有潭,其深叵測。進八十步許為龍潭,可渡其內,奇綰怪錯,視外為勝。西洞宏邃,進里許為銅關,可進一人。至內則又宏𤕤。其最深處為大雪洞,一望五十步漸內,則隘小不可入。其小雪洞高如大雪洞,而邃不及銅關。外有仙橋,高約五尺,片石捲成,有鹽堆盆積如鹽。有石田,方而靜。關內有石棋盤、雪窩、石磬,洞之深邈,莫知所窮。

桃姑洞 ,在州治東北五十里,洞門在半山中,內多岐洞相通。至第七洞,有一通明竇,隱隱相照,俗呼為天井。其石崖融乳奇異處,多類大洞。明嘉靖十五年,知州朱麟常遊于此,謂其似家鄉之別洞,遂磨石書「芝山別洞」 四字。

羅漢洞 :在州治南七十里。

龍鑽洞 :在州治東北五十里大石山中有空竅,如龍鑽狀。

鯉魚洞 :在州治北七十里。洞中隱約有仙人形。

九斗川 在州治北七十里。眾山盤折,川經于其中,九曲如斗。

濯纓溪 在州治西崇德門外約二十步。玉溪 ,在州治西門外,環遶如帶。

毓秀河 儒學前。明永樂九年,知州楊瀚擴池鑿河。弘治二年,知州辛禮易民田而增擴之。萬曆十五年,知州陸長庚又增鑿河之南,名以「毓秀。」 東盡學田五畝五分,西易李棟田四畝二分,視舊加三之二焉。水自西而東折,經梯雲橋,繞于儒學北,又濬龍門水,入會龍池,歷文明溪,會于北水關。後水關以久雨之後,外水沮洳,反渰田禾,因塞焉。學前河段令舊于河上栽桃李,河內種蓮,規制益偉矣。按:《秀水源》,一自葛村老溪壩入秀水溝中,經落馬壩、道士壩、沿山壩,至南城河橋進城,拱遶學宮,北出水關。

皇清康熙五年,知州楊苞給《保甲銀》築造石壩一。自

「節義溪」 ,經殷村、錢村,突下城河,入西水關,遶州治,後出北水關。

無量溪 :在州治東五里。

橫梗溪 :在州治南三里許。

星橋溪 :在州治東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