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鯉洪溪 :在州治東十里。

英溪 :在州治西南三十里。

清渡溪 :在州治東南四十里。

桐水溪 :在州治南八十里。

雄溪 :在州治南五十里。

大源溪 在州治西南。由寧國府大陶山流入南碕湖。

碧溪 :在州治東三十里。源出羲蒼山,西纏中丞里。波瀾瀠洄,澄徹可愛。旁多古木,岸有芳洲,騷人仙侶多聚于此。

浴兵池 ,在州治東三十里,約廣五百餘畝。舊傳謂「張真君所開」,飯時餘粒化為石,飯餘,麪魚食之,至今。魚腹中必有腸如麪條。塔湖 在州治東三十里三十都,周三里,灌田七百餘畝。

不老泉 :在州治南四十里。泉脈長流,大旱不竭。古有石碑,鐫「不老泉」 三字。

建平縣

金牛山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絕頂有大石,上有牛眠跡,故名。

龜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其形如龜,故名。泉水山 ,在縣東三十里。山麓有池,寒泉湧出。大谿山 ,在縣東三十里,桐水出焉。《寰宇記》:「源出白石,流入宣城縣白沙川,入丹陽湖。」

青草山 ,在縣西三十里。

馬場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

巖頭山 在縣東四十里,懸崖峭立。

廟岡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上有祠山廟,祈雨輒應。

白茅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廣德、建平之界,名賢多題詠。

西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山曲有廣惠王廟。鎮山 在縣南五里,縣治之案山也。

走馬山 ,在縣南十五里。上有王漢祠,道通宣城,巔可走馬。

聚寶山 ,在縣南三十里。

山 在縣南三十里。「塔山」, 在縣南七十里。峰高五里,石磴盤曲,絕頂稍平,構庵其上。

香山 ,在縣南五十里。俗傳仙人採藥於此,石上有仙人跡。

霄峰山 在縣南六十里。懸崖屹立,勢衝霄漢。大巖山 在縣南七十里。其上有池,冬夏不竭。俗傳宋天聖間,有巖石君者顯靈于此,有廟存焉。

小巖山 與大巖山並

東山 在縣南七十里

太磊山 在縣南八十里。蒼翠如屏,絕頂三石品立,俗以其形類僧,一名和尚山。麓下稍平處,名曰「張公坪」 ,側有石洞,方廣二丈許,洞頂巨石聳峙,上有仙人偃臥跡。

木竹山 在縣南八十里。

鴉山 ,在縣南九十里,一石高二丈許,有彈跡百餘,俗呼為「彈子石。」 舊傳有仙人垂釣于此,足跡尚存。山產茶,舊常入貢。

赤山 ,在縣西南七里,麓枕大谿。

明陽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

東安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墩頭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

社眾山 ,在縣西北十里。

西山 在縣北三十里

南瀛山 在縣北四十里。一名「南沿。」

尖墩山 在縣東北五里。

五武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烏雲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上有雲氣,土人占「為雨候。」

鳳居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俗傳昔有鳳棲于其上。

獨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其山峻峙,別無群麓。

亭子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秀峙大濤。龜山之前,其形如亭。

大濤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懸崖峻絕,松風吼作濤聲。

馬鞍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形如馬鞍,故名。伍牙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上有子胥廟,其側有龍潭,遇旱求雨多應。按:《輿地廣記》:「伍貟伐楚還吳,經此建牙,因名。」

案臺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平夷如几,當子胥廟前。

全峰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一名「仙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