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護形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峙伍牙之右。葫蘆山  、花墳山  、石山。

仙山   、寧山俱在縣東。

王家嶺 在縣南二十里。

宗漢嶺 在縣南三十里。

獨柯松嶺 在縣南三十里。

白沙嶺 在縣東五十里。

丁家嶺 在縣東五十里。

西洪嶺 在縣東五十里。

漢嶺 ,在縣東五十里。

張沖嶺 在縣南六十里。

石佛嶺 在縣南七十里。上有三石,高二丈許,其形如佛。

峽子嶺 在縣南八十里。群崖擁湊,為宣城、建平之界。

伏獅嶺 在縣南八十里。其形類伏獅,故名。青苔嶺 在縣南八十里,懸崖千仞,下有釣臺。唐泥嶺 在縣南九十里,磴道嶙峋,置身天際。袍笏嶺 在縣南九十里。上有天泉,大旱不竭。老松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

長山岡 在縣南五十里。

大墩岡 在縣西北三十里。

石門岡 在縣南七十里。

石頭岡 在縣南十里

鳳凰墩 在縣治後。明萬曆十八年,知縣張邦政取土積成,高七尺許,方廣二丈,建亭于上,立石題曰「鳳凰墩後。」 天啟五年,知縣吳中台甃以石。

望牛墩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海船墩 在縣西二十五里。

亭子墩 在縣西北十里。

寨墩 在縣東北四十里。

西河 在縣西門外。舊與前河通,環縣治。明嘉靖年間,築堤塞之。萬曆二十八年,知縣朱之楫從士民之請,復開舊道。其近河諸田,慮圩低患水失收,乃于概縣田內量徵其值以償之,原田仍歸其主。其議旋寢,邑稱憾焉。

梅渚河 ,在縣北三十里。入溧陽三塔堰,以通大江。

南碕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廣德、建平之水皆匯焉,入丹陽湖。《九域志》作「南碕湖。」 俗呼「南湖。」 郎溪 在縣治前。源出桐汭諸山之水,合流而匯于南湖,以達大江。

三峽溪 在縣西南二十里,通南湖,中有三橋。合溪 ,在縣東南三十里,二水合流,故名。今名為「贛溪。」

余家溪 在縣南八十里。

袁村溪 在縣南八十里。其地產麻,入溪漚之,甚潔白。

赤山溪 在縣西南七里,環繞赤山之麓。蘇大溪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東接三峽水,西通小湖浦,溉田可數百頃,民甚賴焉。

北溪 在縣北十里

胥溪 在縣北四十里。上接廣通鎮,下通溧陽、三塔等堰,東匯於海。

姚村沙溪 在縣南七十里。姚恕《詩》云:「拖翠虹吞浮藻㬉,浸紅鹿嗽帶花香。」 網溪 在縣東南十里。

上堰澗 在縣東一十五里。

白石澗 在縣東南三十里。上接本州章步桐水之源,下合郎溪、廣德郡南之水以入南碕湖。源出白石,故名。

洗馬澗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世傳唐李克用征黃巢,經此洗馬,因名。

後澗 在縣西南三十里。

清澗 在縣北三里。東接浮湖,西通北溪,四時澄澈。

馬履澗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俗傳伍貟馬履此,其泉湧出,因名。

小湖浦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一名裡南湖。東接蘇大溪,西通新溝,匯南碕湖。

巖山潭 :在縣東四十里。

浮潭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吳村潭 在縣西五里

黃天潭 :在縣西一十七里。

夏家潭 在縣西二十二里。

朱村潭 在縣西二十五里。水深魚多,一名起魚潭。東接郎溪,西通南碕湖。

赤河潭 :在縣西南七里。

龍潭 在伍牙山麓。潭上巨石有仙人跡,上通重九嶺、溧陽之界,有龍王廟。天旱求雨輒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