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患妨地靈。該府縣協力捐處,永不復漁。而湖仍以屬官,不許勢豪呈佃。《著為令》。

南湖 在府城東五十里。源出進賢縣羅溪嶺,東北流合三陽水入鄱湖。

鄱陽湖 在府城東北一百五十里,即《禹貢》「彭蠡」 是也。跨本府及饒州、南康三郡合上流諸水入焉。週迴數百里,西至荷陂里,為新建縣;南至北山,為進賢縣界。

䢼亭湖 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一名官亭,與鄱湖相連。湖有神,能分風上下。漢欒巴為郡太守,遂不復靈。世相傳其神即青洪君。

瑤湖 在府東十五里

藥湖 府南一百三十里。週迴四十里,石龕龍潭。瑞河九十九汊水流注於內,復出象牙潭。擔石湖 ,在擔石山下。

金鐘湖 ,在天寶洞上,周廣共三丈。唐武后賜天師萬振金鐘玉磬。後遺於湖中,湖有石榻存焉。

南浦 在府城廣潤門外,建南浦驛。濱江有洑龍湫。

瀑布水 ,在洪崖洞側,源出西山,狀如玉簾。宋歐陽修《品水》,以洪州瀑布泉為第八。

蜀水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即筠湖也。亦名「錦江。」 源出高安縣,東流合象牙潭水入章江。舊傳晉元帝時,南昌大疫,詣許旌陽請救,與水一器,令投上流,飲者皆愈。

上僚水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建昌縣,逕奉新縣流至此。一作上繚。《江表傳》稱:海昏上繚津有五六千家,相結聚作宗伍,惟納租布於郡。《吳志》稱孫策勸廬江太守劉勳攻取上繚,是其地也。又上繚有亭,亭側有三百家。見雷次宗記。

松門水 府西北。自江流入松門,注䢼亭湖。武陽水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源出盱江,經臨川入縣界,號武陽渡,又東北入宮亭湖。

西洛水 在府城南七十里。源出盱江,東北入武陽水。

曹溪水 府西南八十里。其派分自三江,與洛水合流入章江。

三陽水 府北八十里,流入鄱湖。

麥源水 在府西四十里。源自風雨池,南逕梅嶺之下,其東有故李相公莊,南唐洪州節度使、同平章事李建中也。

白石源水 在府西三十里。源出梅嶺下,灌田四百餘頃。

象牙潭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有晉鍾離真君故宅。陳周文育討余希勵,率眾入象牙江。吳楊隆演遣周本將兵破臨川賊危全諷於象牙潭,即此處。

生米潭 在翻車岡之東,上有市曰生米市。世傳有人投生米於潭中捕魚,不覺行入一石門,煥然明徹,見髯翁謂曰:「此非汝所宜來,速出猶可。」 漁人遽出,登岸入水,已三日矣。或云此即天寶洞南門也。一說旌陽僕夫許大覆車遺米於地,米皆復生,故名。

石頭津 在府城西北十里。水岸有磐石,晉太守殷羨投書處,名「沉書浦」 ,又名「投書渚」 ,俗名「石頭口。」 陳永定中,於此置西昌縣,後又嘗於此置驛。

慨江口 在府城北八十里。源發寧州逕建昌縣,又東流至此,與章江合。昌邑王賀徙海昏,每乘流東望,輒慨然而還,故名。俗訛為漢口。白沙口 府北八十里,在樵舍下。西北流歷昌邑王故城,東南至神塘湖,轉流入慨江口。百花洲 在東湖北。宋紹興間,張澄建亭其上,扁曰「講武」 ,以習水軍。今久廢。

蓼洲 在南塘灣上,內外二洲相併,水自中流入章江,有居民數百家,一名谷鹿洲。酈道元云:「贛水又逕谷鹿洲。」即此地也。《北堂書抄》作「軥。」洲,云是呂蒙作勾鹿大艑處。《廣雅》云:「軥鹿船也。」黃牛洲, 在府城西南一里。相傳蛟精為許旌陽所逐,化黃牛於此,因名。

鳳凰洲 在章江中。自章江門外橫阜經夕佳樓抵石頭口,如鳳翼然。

吳家洲 府西十五里,對岸沙井之上。相傳吳綵鸞嘗至此,因名。

滕家洲 府西北二十里,地名,「逆流」 ,於蟜溪過渡。

郭家洲 府西南十里。江水遶環,上有民居。新填洲 府南一里,附吉安墩,于惠民門外宗家巷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