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四十八卷目錄
南昌府部彙考二
南昌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八百四十八卷
南昌府部彙考二
南昌府山川考二 通志府志合載
豐城縣
羅山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東接堯山。晉羅文通學道於此,因名。山巔有池,冬夏不竭,一名「池山。」
杯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周迴百里,形如覆杯,豐水所出。
堯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相傳堯時洪水不沒。一名「堯峰嶺」 ,上有堯壇。
櫧山 在縣東六十里。產櫧木,有盤石,可坐百人,徐孺子讀書臺在焉。旁有三角山,中有石殿,王、郭二仙嘗憩于此。
始豐山 在縣南七十里。高三百丈,道書號「三十九福地。」 有藥臼、洗藥池各二,池旁石上有虎、犀牛馬跡,石壁上有白玉蟾影及手書「江右福地」 ,南唐徐鍇有記。
白馬山 :在縣治東南十五里。俗傳晉世有三神乘白馬于此,鄉人祀之。
澄山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產茶。下有水澄澈,土人取水造麯,色如丹砂,一名「孤山。」 龍門山 在縣東南一百里,峻峭奇絕,前有七寶峰,傍有龍湫。
鳳凰山 ,在縣東九十里。晉昇平四年,鳳凰將九雛見於此。
磯頭山 在縣北十里關鎖水口,為一城屏障,俗稱為龍頭山。按《縣志》,「上有曲江亭、三賢祠。」 梅仙山 在縣西大江岸十里。世傳梅子真隱此,縱橫各十丈,列植古松,下有丹井。
鵠仙山 ,在縣東九十里。俗傳晉世有道者乘黃鵠於此飛昇。
後烏山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俗名候夫山。《曲江 》在縣磯頭山之濱,形如半月,中分三潭。岸傍居民繚繞,榆柳成行,水波之豔,如盪金碧。漁舟上下,宛然畫圖。舊傳宋隆祐太后以金花投潭祈風,故又名「金花潭。」
劍水 ,源出章貢逕清江,遶縣折而西北為劍水,一名「劍江」 ,又東流入鄱湖。
富水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源出羅山,東流會豐水、槎水入於劍江。
豐水 ,在縣南一百八十里。源出杯山,西北流遶劍池,會富水,至小港口入章江。
槎溪 在縣南。緱峰發源,西流經黃金橋入文江,過黃沙瀝、烏石岡,隨地築堰三十餘所,利灌溉。下流會富水入於劍江。因晉范太守甯得靈槎於白石墓,故以名溪。
杭溪 在縣西,介山發源,歷杭橋匯于藥湖,又會筠湖與劍江合。
隱溪 在櫧山之南,流至槎溪橋,與橫江諸水合,歷湖茫、溫沙郭,合雩韶水入劍江。
蛟湖 在縣西十五里。源發劍池,東北流五里許,匯為湖,流入長樂港,灌田數百頃。
蓮花湖 ,在縣北五里。水流遶縣治前,即「腰帶水。」
平港湖 豐富相接,縣水所鍾。
藥湖 縣北宣風鄉。周迴四十餘里。
銅湖 在縣東二十五里。上通豐、富二水,下接撫河。
龍霧洲 在縣北四十里。中皆橘林。舊傳宋世有漁者於斷岸得一金鐘,博識者謂為宣和故物。按《縣志》,有上洲、中洲、下洲,延袤二十里。苦竹洲 在縣上游十里許,其洲多竹。梁廣州刺史蕭勃將歐陽顏軍苦竹洲,陳霸先遣周文育帥師禦之,即此。
龍湫 ,在縣西南三十里眾峰深坳處,內有蟄龍,積雨焦枯,水無登耗。中有石,色深黑,可琢作硯。
給事泉 在縣西南八十里智度院。泉清淺甘寒。宋紹興間,胡給事安國與子寅偕來寓居,愛其泉美,常汲之,故名。
孝感泉 在縣西南八十里聖乘院內。宋紹興